喝了酒就头晕,是脑细胞暂时缺氧所导致的一种结果,只是不同的人对这种状态的耐受性不同,表现与感觉有强弱而已。但总的来说,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应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也就是乙醇。喝酒后5分钟,乙醇即会被吸收入血。进入血液中的乙醇随血液流动到达肝脏,立即激活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将乙醇分解代谢成乙醛。
乙醛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有害物质,它随血液流动到全身时,对血管直接刺激而引起扩张,血压即会有所下降,导致血液单位时间内流过量减少,引起对周围组织细胞的供氧不足。脑细胞对氧非常敏感,如果脑缺氧4-6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死亡,因此饮酒后的这种短暂性脑缺氧即会引起头晕。
随后乙醛经血液流过肝脏时,又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代谢成乙酸,乙酸对人体没有刺激作用,是无害物质,随尿液排出体外,酒的代谢才算完成。
由于饮酒后乙醇分解成乙醛的过程非常迅速,因此饮酒后在几分钟内即会刺激血管引起扩张,就表现为了有些一喝酒脸马上就红了,而乙醛代谢成乙酸的过程相对比较慢,所以饮酒后头晕等不适的感觉会持续一段时间。
人体内的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数量的多少及活性,因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乙醇代谢为乙醛、乙醛代谢为乙酸的速度是不同的,这就是有些人饮酒量大,有些人饮酒量小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乙醛长时间存在对血管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控制饮酒量是避免损伤身体的保证。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