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公园是一座开放式公园绿地。地处繁华的徐家汇城市副中心,位于肇嘉浜路、天平路、衡山路及宛平路之间。
徐家汇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47公顷,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为原大中华橡胶厂地块,约为3.3公顷;二期是原中国唱片厂地块,约为3.7公顷;三期为宛平路周边旧居民住宅地块,约为1.47公顷。
建设徐家汇公园开创了上海市中心城“三废”企业拔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由市财政、市建委和徐汇区共同出资,搬迁污染严重的大中华橡胶厂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徐家汇公园一期工程于2001年1月开工,并于当年9月底竣工。二期工程于2001年9月正式开工,于2002年5月底竣工。三期工程于2005年竣工。
“一心、一带、三轴”构筑起了徐家汇公园的骨架,组织起各景区和景点。
“一心”是公园中心的老城厢下沉花园,多条轴线道路汇聚于此,成为富有凝聚力的公园中心。
“一带”是黄浦江缩影水系及与之相伴的带状开敞空间,是全园的核心开敞空间,其他景区在其周边次第展开。
“三轴”是三条直线型的公园主路。第一条是东西向从天平路衡山路口延伸至老城厢花园的林荫大道;第二条是位于公园中部,南北向从肇嘉浜路延伸至中唱小红楼的林荫大道;第三条是东西向从肇嘉浜路天平路口延伸跨越老城厢花园的景观天桥。
公园规划设计中娴熟地运用空间构成的7种主要手法,即设立、围合、覆盖、抬起、下沉、架起和肌理,充分利用珍贵而有限的绿色空间,为市民创造出尽可能丰富的空间感受。
“设立”——例如,保留改造后的大中华烟囱。“围合”——例如,沿着黄浦江缩影水系,两岸树林围合的空间。“覆盖”——如玻璃顶面的三座滨水亭和树荫如冠的高大乔木。“抬高”——例如,大中华烟囱坐落的高于周边场地的小广场。“下沉”——例如,老城厢下沉花园。
“架起”——例如,横贯东西的景观天桥,道路立体交叉。“肌理”——例如,ART DECO风格雕塑广场的铺地图案。
来源:方志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