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不同公开场合多次表达“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担忧。他说:“以从理论上来说,计算机可以效仿人类的智能,并超过人类的智能”。在人工智能处在科技发展风口的现阶段,不禁让我联想到《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
黑暗森林法则,是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出来的很著名的宇宙社会学法则,“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因为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而产生宇宙文明间的这种黑暗森林法则直接原因是"猜疑链"。
现如今随着AI的发展,人们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AI的技术与伦理上。其中最急需解决的,其实应该是人类自己对AI的猜疑与恐惧。我们的这一份猜疑和恐惧,是否遵循“黑森林法则”,而成为阻碍、限制,甚至是扼杀AI的发展呢?
研究人工智能的历史不难发现,AI在上个世纪曾经有过数次的风靡,但由于上世纪的科技认知还停留在初级工业革命时期,再加上在算法和数据计算能力技术上有局限,底层支撑不够,没能够使AI延续性的发展。现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是相对成熟的的大数据时代,AI 的三个基础支撑:算法、数据、算力都已全面发展,使我们近些年快速向人工智能时代前进。
从李彦宏亲自展示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到世界关注的围棋峰会柯洁对阵AlphaGo,从各种陪伴机器人、照顾机器人层出不穷的出现,到AI助力医疗诊断智能系统,AI已经以坚不可摧之势扑面而来。
与之同时而来的是对AI的质疑和担忧:
一是对未知的担忧。随着人工智能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配备了有巨大计算能力的人造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处理器变得更快,他们的技能也将会随之提高,这也将导致我们会给予这些人工智能系统更多的责任,我们都知道“错误是人类犯下的”,所以创建一个绝对安全的系统对我们来说是更加不可能的。
二是对被滥用的担忧。进一步来说,是AI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利用AI,我们可以自行设置我们的虚拟环境,随意的利用机器的进化优势,去弥补自身的缺陷,由于滥用而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
三是担心错误的社会定位。作为一个社会整体,我们还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想法,即我们究竟希望人工智能去做什么,或者说是有怎样的社会定位。在某种程度上,这当然还是因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功能了解的还不够全面。比如就业,目前机器人已经替代人类开始进行了一些工作,将来可能无人汽车可以取代出租车司机,无人飞机也可以取代飞行员。人民担心自动化推动人们脱离工作后的状况,对AI 和人类的社会定位,将越来越重要。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新事物必然产生,旧事物必然灭绝,历史的洪流无法阻挡。对AI的担忧和猜疑,不能套用“黑森林法则”去限制扼杀。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所有的 AI 还停留在独立拆分状态,如画画、举重、下棋、诊断、驾驶,他什么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掌握相应的能力,只要给资料,都会被吸收,这些都是分开的系统,还远未达到像一个人那样的全面集合系统的样子,更没有意识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预测的能力,有幻想力,有对他AI的共通感受力,不断转换思维,灵活大脑,做好学习新事物的准备,保持创造力,敢于接受新的未来,活在当下,做好现在的事。
本文属于由由科技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由小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