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顾名思义,其职责是为人出谋划策。在古代,常服务于君王将相,用自己的智谋为王侯霸业服务,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理想。“
如大秦帝国有商鞅、李斯,大汉王朝有张良、范增、陈平、萧何、三国有诸葛亮、荀彧、周瑜,郭嘉、贾诩、荀攸等、大唐朝有房玄龄,魏征、杜如晦,而这次要说的是大明王朝的开拓者朱元璋身边的谋士,你知道几个呢?
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主要谋士有3个;李善长,刘伯温,朱升。
李善长(1314~1390年)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也是大明朝第一任宰相;太子少师,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更是朱元璋的重要军师和后勤补给官;智勇双全,李善长跟随朱元璋长期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可比肩汉高祖刘邦身边的萧何。本应得以善终,解甲归田,后因胡惟庸案件受到牵连,朱元璋念他追随自己多年,功勋卓著。没判死刑,但是他的家人有70余人被连累至死,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女儿,没被赐死,但却被发配边境。单从职位上讲。李善长算是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士,这里要说明下李善长的职位比刘伯温高了不是一点半点的。李善长的爵位是;宣国公、韩国公。公属于爵位中的第一等。朱元璋对其评价;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李善长
刘基,字伯温。(1311-1375年)。官职;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刘伯温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后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也”。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这里要说明下;刘伯温爵位是;诚意伯。由于刘伯温嫉恶如仇,敢于直言,不就变得罪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逐渐的失去的朱元璋对他的信任。便决定退隐身江湖,于洪武八年(1375年)去世。关于刘伯温的下场还有另一种说法;野史记载;刘伯温生病期间,此时胡惟庸带药来探望病情。刘伯温吃过药之后,顿时感觉不舒服,过了几个月后,病情加重,回到老家后的一段时间便去世了。后有人猜测是朱元璋指示胡惟庸下药的。
刘伯温
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宁人,官至翰林学士;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朱升在和朱元璋打交道的过程中,早就隐隐感到朱元璋猜疑刻薄,后朱升正式申请“告老归乡”后来他儿子朱同被牵连进郭桓一案,受诬入狱,最后,陈尸街头。
朱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