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着雨后甜湿的空气,异常清新。和朋友带着孩子去家附近的公园玩耍,两个宝贝好像有使不完的力在草坪和来玩的小伙伴玩成一片。
然而,有一个小男孩却一直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没有加入进去。
好奇心的我问朋友:“你猜,旁边那个穿蓝色夹克的小男孩为什么不去和别的孩子玩?”
朋友定睛看了一下说“那个孩子是我们小区的,听小区里的阿姨们说,他的爸爸妈妈在他三岁时离婚了。离婚后,他的妈妈就变得郁郁寡欢的,总是阴着脸。这孩子又一直是妈妈带着,但自从他妈妈变了以后,孩子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可活泼了,见到小区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会微笑着问好,现在几乎看不到孩子脸上有笑容,目光也呆滞了。”
“是因为他妈妈的情况把孩子压抑的嘛?”
“好像是的,你想啊,你每天面对是一个不怎么说话,唉声叹气,郁郁寡欢的人,你的心情会好嘛,那时间长了,你自己都会变忧郁。”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顿时五味杂陈。这个看起来也就六七岁的小孩,本该拥有天真无邪的笑容,可他却没有,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
看着眼前的小人儿,让我想起了文文。
文文与我是高中同窗,她身材高挑,笑容迷人,却是班里最默默无闻、闷闷不乐的一个。她永远一身素衣,不施脂粉,不拘言笑,每逢异性示好、搭讪、传纸条,她的回话从来都是——我不要谈这些事。
后来她告诉我,从小看着爸爸妈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她怕了,在她的意识里,恋爱婚姻都是可怕的。所以尽管当时她很喜欢一个男生,那男生也曾向她表白,她还是坚定地说了“NO!”
她说高三那段时间,是她爸妈吵的最厉害的时候,每次回去面对的就是爸爸妈妈大吵大闹,甚至家里的锅瓢盆碗都是一片狼藉。
她妈妈总骂她爸爸没本事,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活了五十来年了,什么都没挣下。她爸爸总说妈妈什么都不懂,动不动就会生气骂人。两个人说不了三句话就吵起来了。
吵到后来,文文不愿回家,只有在没生活费的时候给他们打电话要点钱。可是,他们依然吵,爸爸打电话向她抱怨妈妈的不好,妈妈打电话跟她诉说爸爸的窝囊。最后,文文一度盼望爸妈早点离婚。终于,在她考上大学后,两个人签了离婚协议。
她说,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未感到真正的快乐,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累赘,她觉得生活真是苦不堪言。
什么是快乐?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如果她五岁时,能够买到那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她肯定会感觉到快乐;七岁那年,可以在爸爸怀里撒娇,她会知道快乐的感觉;她九岁那年,可以用妈妈的口红涂满嘴巴,肯定也会觉得快乐;十二岁那年,爸爸妈妈一起给她做饭过生日,她肯定会感到快乐;甚至在她十八岁成人礼高中毕业,爸爸妈妈能一起出席她的毕业典礼,她肯定会觉得自己是最快乐的人。
可是,这些想法她都没有实现过,因为她知道一切都不可能,想要实现这些、想要得到快乐,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文文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追求快乐的权利,此生都不会快乐。
一次聊天时,她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在童年时可以撒泼、可以天真,可以肆无忌惮,我的孩子是生活在一个快乐无比的家庭里,没有吵闹,没有纷争,不知道世上有烦恼,可以快乐地成长。”
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可是她的父母永远都不会知道女儿真正的心声,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过得不如意。事实上,他们给孩子的只是一个没有温暖、没有快乐的“空壳”,在这样的环境下,让孩子一步一步陷入封闭、惶恐、失去快乐、不敢追求自己渴望的东西。
在孩子的成长里只有快乐了,才会生活地好,拥有灿烂的微笑,健康的身体,正确的人生观。
那么,孩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在童年时可以撒泼、可以天真,可以肆无忌惮,拥有一个欢快无忧的家庭环境。
一个不快乐的母亲是养不出一个快乐的孩子来的,一个不快乐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一个快乐的孩子。他们需要榜样,需要知道什么是快乐。
斯宾塞说:“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那么,你的孩子快乐了吗?请先让自己快乐起来吧。
文/编辑 by 路汐
大脑智库--中国个性化教育引领者(brainbase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