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学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江西某所“戒网瘾”学校遭受体罚、囚禁,不少留言也表示曾在该校受到体罚和虐待。近几年,有媒体曝光一些正规中小学的教师体罚学生,这也成了教育界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定义体罚?在特殊情况下,教师能不能体罚?
中国坊间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状元”。在日本,即使一百多年前已经开始教育普及,以及早早就推行义务教育,但这种棍棒式教育观依然大有市场。日本民间对于教育中的现场体罚的态度,绝对出乎我们一般人所料。东方世界,似乎更加认同暴力教育。
1 日本的体罚曾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体罚在中国时有出现,而在日本这曾经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2012年大阪市一个高中篮球部的一个男生,在训练中被教练体罚,当天自杀身亡。此事引起社会对于体罚的巨大反响。
▲事件发生后,该高中的校长(右)和教导处长对学生自杀表示道歉。据媒体曝光,不仅是篮球部,该校的排球部同样存在体罚的问题。
根据文部科学省(以下简称文科省)的统计,2012年日本中小学(包括国立公立私立的中小学)收到的体罚报告高达6721件。
此后,文科省紧急下达通知:禁止任何场合下的体罚,并要求必须对学生进行基于理解的彻底指导,地方教育委员会对学校、学校对校长、校长对教师务必加强对体罚的教育认识和监视。
在这份通知中,文科省将“体罚”定义为:惩罚内容针对身体,换而言之侵害身体(殴打、脚踢)等行为,给予儿童学生肉体上的苦痛之类行为(包括强迫当事人长时间进行直身正坐、直立军姿等特定姿势),应当被认为属于体罚。
需要注意的是,不单单是拳打脚踢、打巴掌、打屁股属于体罚,还包括了长时间的直身正坐和站军姿等行为。当然,文科省认可教师对学生暴力的正当防卫权利。
此后,从收到的报告件数来看,学校体罚不断下降。2013年为4175件,2014年为1126件,2015年的则跌至890件。
2 日本民众对体罚的态度
然而,就算文科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严禁体罚,日本社会却似乎不为所动。
日本雅虎设定了一个意识调查项目“你是否认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忍教师、指导者的体罚吗(教師、指導者の体罰はいかなる場合も認められないと思う)?”在超过19万的投票中,选择“体罚有时候是可以容忍的(体罰が認められる場合がある)”选项的人数比例高达77.8%;相反选择“任何场合下都不能容忍(体罰はいかなる場合も認められない)”的,只有4千多人,仅仅占22.2%。
原本,我也以为一个早就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国家的国民,应该会相对“现代化”一点。可是看到日本雅虎的相关意识调查结果之后,却是眼镜跌碎一地。
3 日本人为何认同体罚教育?
既然这么多日本人认同特定场合下可以对学生进行体罚,背后必定有着他们的道理。不是说“存在就是合理”吗?何况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教育问题。
这里必须提到一个人——戸塚宏,一个坚定支持“有必要在特定场合进行体罚”的日本人。戸塚是一家民营学校的校长,经营着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戸塚ヨットスクール(戸塚帆船学校)”,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该校专门接收一些不听管教、游手好闲、宅家自闭、胆小怕事的学生进行军队式训练。
▲戸塚宏
他说,“体罚就是以进步为目的的有形力量的行使。是为了孩子的进步才进行(体罰の定義は進歩を目的とした有形力の行使。子どもを進歩させようと思ってやっている)。”尤其是对于那些游手好闲、宅在家里的孩子,戸塚认为“体罚只有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才有效(特に体罰が効果があるのは小さい頃だ)。”——就是说,这个时候不教,长大就完了。
▲戸塚宏还出过著作《我来纠正!》,讲述如何教育问题少年。
1996年前后,戸塚带着一队孩子到菴美大岛进行魔鬼式训练,过程中少不了拳打脚踢。结果,训练结束坐着飞翼船回程途中,两个备受折磨的少年飞身跳海自杀身亡。一时轰动整个日本,之后戸塚被判6年有期徒刑,罪名是伤害、暴力、监禁、监禁至伤、伤害致死、监禁致死等。另外,教练和其他支持者共14人也被判有罪。此后,戸塚上诉至最高裁判所,依然维持原判。2006年戸塚刑满出狱,重新回到学校出任校长,今年已经77岁。
虽然出了2条人命,坐过6年牢,重回校长职位的戸塚还是认为,在不得已情况下,体罚还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至于间或会发展至死亡事故一事,其则认为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就像汽车、电器一样,只要用力了总会有出事故的时候。
不单单戸塚为自己的暴力教育辩护。其实,支持他的还大有人在。著名右翼人物石原慎太郎(原东京都知事)就极力赞赏戸塚的对严格教育的巨大贡献,认为该校是受媒体抹黑中伤。或许正因如此,石原担任了戸塚帆船学校后援会会长。
▲2007年6月30日,一场名为“秋叶原解放游行”中,有示威者举着“戸塚宏你就应该上绞刑架!石原慎太郎你就应该死在自己的笼中!”。
除了石原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家长,明知戸塚手上出过2条人命,还是心甘情愿地将幼小的孩子送到他那里接受教育。直到今天,这个学校的长期和短期训练班,一直都不缺学生。
平心而论,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戸塚的教育观点就是胡说八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面临生死选择的关头,经常会发生人格的急剧变化。换而言之,体罚等暴力教育,也有可能使孩子改变不良习惯。但笔者并不赞同这种暴力教育,对其所谓的正面效果存疑。
4 体罚并没有达到育人目的
另一方面,在更多的现代法律和教育人士看来,体罚式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
维持戸塚6年有期徒刑判决的高等裁判所的法官,所给的判词则更加明了——无视人权,根本谈不上教育、治疗和矫正。训练的目的没有正当性可言。(人権を無視して、教育も治療も矯正もない。訓練目的に正当性はない。)
工藤定次,作为日本自由学校先驱,NPO法人青少年自立援助中心理事长,坚定相信要改造一个人关键是花时间陪伴并等候其内核发生变化。短期见效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
▲工藤定次
工藤通过接触2000多名拒绝上学、自闭在家的孩子,认为:
“行为通过体罚得到改变,一个人也许会被认为‘变了’。一旦进入无法强制的世界,正确的行为真的可以保证吗?我想很难。人生很长,人人都是依靠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发生改变而活下去的。怎么去改变一个人的本质呢?我认为,还是不能依靠暴力,而是花时间耐心相处并等待其内核部分发生变化。”
日本更多的教育研究认为,体罚非但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相反还非常有害。一份根据文科省数据的统计研究表明,3岁半被打屁股的孩子,到了5岁半,比起那些从来没有受过任何体罚的同龄人来说,在不能安静听讲和不守承诺等问题上要高出1.5倍。另一份研究表明,4-15岁年龄段长期受到脸部掌掴等体罚的孩子,成人后其掌控感情和理性的脑部面积,比正常人小19%。
5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的“心的塑造”
这个时代,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沉迷游戏、自闭在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究竟是期待通过体罚来获得短期内就见效的“人格剧变”呢?还是慢慢花时间进行陪伴引导等待“内核发生变化”呢?
把这个问题丢给中国家长和老师,估计回答也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相对于日本人,中国人有着更多的理由相信,“棍棒底下出状元”或者“棍棒底下出孝子”。据说,这是一种植根于中国教育实践,数千年的“经验”总结。
曾经,我也是这种棍棒理论的坚定支持者,直到有一天,我痛扁儿子一顿然后拉他去了医院。我才发现,体罚没有任何一星半点的作用;最后剩下的只有自己心疼,以及无尽的愧疚。那次以后,我发现一个真理:人只听自己的话!人只可能被自己说服!
我自问过很多次,教育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终极的教育?
在一个饿不死人的时代,塑造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或许比什么都重要。至少现在从我看来,威胁、辱骂、讽刺、体罚,诸如此类,其本身的恶劣态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超过其能够带来的正面教育效果。
单纯为了三两知识、半斤文化,值得通过暴力去教育吗?
【本文由梁坚原创首发于公众号“日本浪荡(ribenlangdang)”,欢迎微群、朋友圈等原文转发。其他公众号、微博、博客和网站等媒体平台进行转载必须获得授权,获权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和首发公众号日本浪荡(ribenlangdang)等信息。未经许可,严禁转载;需要授权请与后台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