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要塞位于东宁境内,是侵华日军为防御前苏联的进攻而修筑的军事筑垒,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00多公里,纵深50多公里。有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事400多处,野战炮阵地45处。现已发现的地下军事要塞有勋山、朝日山、胜洪山、母鹿山、409高地、麻达山、三角山、甘河子、阎王殿、北天山。日伪时期,东宁曾屯驻日本关东军三个师团,计13万多人,征用中国劳工17万人。据专家考证,东宁要塞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1945年8月30日结束)。
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东宁是远东战役第一枪打响地,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最后沦陷地,是集中埋葬中国劳工最大的场所。“远东战役第一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这是去往东宁要塞群遗址路上看到的“广告”牌,提醒你这一片土地的不同寻常,作为二战的最后战场彻底将日寇埋葬,日军苦心经营的要塞在强大苏军面前土崩瓦解。
一、东宁要塞是东北最后沦陷地
1933年1月10日,日本关东军从分别从万鹿沟和通沟方向进攻东宁县(三岔口,)驻守在东宁的抗日救国军在王德林的带领下奋起阻击,最后因救国军弹尽粮绝,孤立无援,寡不敌众被迫放弃东宁,王德林被迫放弃东宁,携家眷等600余人退入苏联境内,日本关东军军沿东宁市街(今南关道)占领东宁县城,1月10日午后4时20分,东宁沦陷。东宁由此成为东北三省最后一个沦陷地。
二、“东方马奇诺防线”——东宁要塞
东北沦陷后,关东军为实现长期占领东北进攻前苏联的野心,在中苏、中蒙中国边境一侧构筑了17处军事要塞,其中东宁要塞是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强的一处。据考证,东宁要塞东与俄罗斯接壤,南起东宁县大肚川镇干河子沟,北至绥阳镇阎王殿,正面宽110公里,纵深50公里。由北天山要塞、麻达山要塞、三角山要塞等二十多处要塞阵地构成的军事要塞群。除此之外,关东军为完善东宁要塞阵地内的设施功能,还在东宁境内修筑了与之相关的大量配套设施,有公路、铁路、军用仓库、兵工厂、医院等设施,构成了由作战区、保障区、支援区三线部署的大型军事基地。东宁要塞因其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曾被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奇诺防线”、“亚洲最大军事要塞”和“国境一级阵地”。
三、东宁要塞是集中埋葬劳工的最多场所
东宁要塞是日军17处要塞阵地当中动用最多中国劳工修建而成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从1934年6月至1945年8月,日军强行征用大量中国百姓和战俘充当劳工修筑国境筑城工程,为保守秘密在完工后将大部分人杀害。根据东宁军事要塞的工程规模,工事的密集程度等,专家们分析,修筑中这样庞大的军事工程,至少动用17—20万中国劳工。东宁县老城子沟村2万平方米的劳工坟,就是当年日军集中埋葬劳工的场所。据专家考证和幸存者的口证,埋葬在这里的4千多名劳工只是修筑要塞外围的一小部分劳工,那些秘密修筑军事要塞核心工程的大批劳工,被屠杀后葬身何处,至今无人知晓。“东宁劳工坟”是目前发现集中埋葬劳工人数最多的场所,它是历史时代留下的铁证,是中国人民受尽苦难的真实写照。1999年1月,黑龙江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说明。
四、东宁要塞是远东战役第一枪打响地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以三个方面军170多万兵力,跨过中、苏边界进入我国东北,在东北抗联88旅的配合下,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而最先向日军发起进进攻的是,部署在东宁对面的苏军第一方面军25集团军下辖第39军、第17军。9日零时刚过,苏军第39军冒着大雨,避开位于正面的日本关东军筑垒地域,从法捷耶夫卡地区越境向东宁驻地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打响了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第一枪。东宁由此成为远东战役的爆发点。
五、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终结地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在大炮、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部分日本关东军向紧邻方向溃退,而另一部分日本关东军则留在了要塞阵地中继续抵抗。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停战诏书宣布投降后,驻守在东宁胜哄山要塞的日本关东军132旅团第783大队,因通讯设施被苏军全部中断而仍负隅顽抗,几经激战苏军久攻不下,为了不影响战局,苏军主力部队继续向东北境内推进,并在该地域集结了第106筑垒地域部队和独立炮兵第223旅、独立炮兵第34和100营,摧毁敌人火力点。激战数日后,苏军将已投降的日本关东军第三军后勤参谋高野定夫少佐押来,向要塞内的日本关东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通过几经劝降,1945年8月30日,东宁胜哄山要塞阵地的901名日军,拖带出150具死尸,打着白旗从地下工事走出,向苏军缴械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在东宁要塞结束。
东宁要塞始建于1934年6月,北起绥阳镇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50多公里的地域上,由阎王殿要塞、北天山要塞、南天山要塞、眼睛山要塞、要山要塞、一贯山要塞、孖达山要塞、三角山要塞、勾玉山要塞、勋山要塞、出丸山要塞、朝日山要塞、胜哄山要塞、荣山要塞、母鹿山要塞、甘河子要塞等十多处构成了------东宁要塞群。东宁要塞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苏边境修筑的17处庞大的军事筑垒中最大的一处,日本关东军把东宁要塞群体系称之为“东满永久要塞”,将东宁要塞群命名为“第一国境守备队”,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就是从这里开始修筑的。
日军除了在这里修筑了庞大的军事要塞阵地之外,还在这里修筑了与之相关的大量配套设施,构成了由作战区、保障区、支援区约60多公里区域内,成梯次排列大量军事设施。设有野战阵地45处,永久工事400多个,野战弹药库84个,多道反坦克壕。永备火力发射点402处,土木质火力发射点511处,指挥所和观察所111处,永久性掩蔽部100处,钢帽堡4处,火炮发射阵地79处,永备地下军火库79栋,露天军火仓库235个,野战飞机场10个(其中着落场4个),形成了对苏作战一体化。
日本关东军为保障区域内的机动作战,修筑公路1100多公里和400多公里铁路,修筑大小公路、铁路桥梁100多座,公路连接左翼第二国境守备阵地(绥芬河),右翼连接第九国境守备阵地(五家子),西线铁路连接中东铁路,东线铁路连接图们,形成了前后支援的保障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