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车知事和小伙伴们唠唠嗑,来谈谈已经没落消失的汽车品牌。在汽车上百年的历史中,有些品牌经受了残酷的历史考验蓬勃发展,有的未能摆脱被历史淘汰的命运,但或多或少也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添下了一笔属于他们自己的色彩。仔细想想真不少车说没就没了,但不管怎样,对于车迷来说,它们的总是让我们恋恋不舍。
哈飞
哈飞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微车、SUV、家用轿车等。截至2011年6月底,累计产销已达260万辆,其中出口突破20万辆。2009年时,哈飞汽车全年销量还有22.05万辆,随后一路下跌,到2014年仅剩2.14万辆。后来,为长安福特代工之后,哈飞全年销量跌至 1971辆。
作为一个90后,小编虽然不是很熟悉这80后的牌子,但哈飞汽车也有着十分经典的车型,一款哈飞路宝承载太多人的回忆,作为最廉价国民家轿的代表,他给了国人一个拥有家轿的机会,虽然他行驶质感差,虽然质量差,但是他没有和现在的一起汽车品牌一样,只知道一昧的模仿,哈飞只是用着微薄的技术去造车。没有技术注入和资金支持,只能被遗憾的被淘汰了。
仪征
即仪征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本名“黎明牌”,是中国最早的自主汽车品牌之一,主要生产硬顶吉普车,轻型乘用车。1987年621型打败众多竞争对手被国家公安部选为定点公安系统用车。仪征汽车厂红极一时,光全国公安系统一方就让工厂加班加点。号称路上10辆车,就有一辆是仪征的黎明汽车,就算汽车厂5个月不生产一辆车,汽车厂所有的员工所有的待遇都可以照常支出。
可惜20世纪末,国家经济改制,国属的仪征汽车由于羁绊于旧制度,腐败与技术的落后,没有及时私有化和集体化,让红极一时的汽车厂江河日落。1999年4月1日,上汽集团注资占公司注册资本比例为67%,仪征市汽车工业公司占33%。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开始生产自主品牌“赛宝”轻型乘用车、“荣威”轿车、德国大众桑塔纳和汇众伊斯坦纳商务车。2010年上海大众投资100亿在仪征市建设德国大众海外首家标杆工厂。
公爵王
日产赛德里克(NISSAN Cedric)在中国叫“公爵王”。老一代公爵轿车在中国的保守有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和丰田的皇冠轿车并驾齐驱,成为高档进口轿车的代表,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新兴的公爵轿车在街头已鲜有见到。2004年开始,公爵系列改名为了风雅(Fuga),日产风雅曾进口至国内,销量不大,在北美就是无限M35和M45。2008年风雅以英菲尼迪之名进入中国市场。最新款是2010年推出的英菲尼迪M25和M37,仍然使用经典的VQ引擎系列。
上海牌小轿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轿车工业的一个标志。当一汽的“红旗”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的坐骑,在百姓的心中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时候,“上海”却以其规模化的产量,出众的性能,成为中国距离百姓生活的轿车。
1991年下线。上海牌轿车问世33年来,共计生产了79525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贵州云雀
说到云雀,你一定会想到它544毫升的低排量,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是斯巴鲁在中国的首次落地。在全国汽车企业都大搞技术引进时,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贵州航天工业有限公司于1989年引进日本富士重工斯巴鲁轿车的部分技术,开发研制了云雀系列微型轿车。
天津大发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天津大发广告。仅从字面上,就已经显示出大发车当年的火爆态势,席卷全国。
长江牌吉普车
长江牌吉普车于1958年5月面世,这也是新中国最早生产的小汽车。1959年,新中国第一次大庆。在那一年的阅兵大典上,“长江牌”46型吉普车出现在了阅兵队伍中,引起关注。由于技术落后,长江牌吉普车是重庆长安厂的工人根据一辆美国吉普手工仿制出来的。
截至1963年,长安累计生产长江牌46型吉普车1390辆。当年年底,受国家政策影响,“长江牌”46型吉普产品及技术资料转交北京吉普车厂,成为此后风靡一时的北京吉普的前身。
东风牌轿车
1958年,我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的轿车是“东风”,并不是红旗。由于是第一次制造小汽车,技术不成熟,东风轿车经常发生故障,最终它也没有批量生产,所以今天,多数人并不知道有这么一辆车的存在。但是,东风小轿车为后来人们制造高级汽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