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商... ...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纷纷涌现,市场环境变化诡谲,传统企业不断受到冲击,销量下降、客户流失,迷失在一堆新兴的概念丛中,不知未来走向何方。
2017年4月18日,曾经辉煌一时的百丽国际发布停牌公告。这家上市公司,在鼎峰时期的时候,市值一度达到1500亿。
1979年,Belle(百丽)在香港面世,随着内地消费的发展,创始人邓耀于1992年开始发展内销市场。1994年,百丽开设专卖店,来杜绝市场上的假货泛滥。2007年5月23日,百丽国际在香港上市,市值高达670亿港币。
最初的发展还是比较顺风顺水,从2006年到2011年,百丽营收从53亿涨到290亿。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百丽门店更是增加了5340个鞋类销售点。
然而,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兴起,传统企业受到冲击。虽然,百丽比较早地开始了电商布局,但是其运营思维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完善的线下体系的支撑,百丽的电商发展比较艰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电商平台多用来清理压仓旧款,并没有以新的运营模式来运作。最终导致其只是形式上的转型,错失了最开始的电商红利时期。
新技术的涌现、国外品牌的入侵、短平快的电商品牌的兴起,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百丽的客户大量流失、销量下滑。
据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百丽店铺数开始负增长,由之前平均不到两天就开一家新店变成了不到两天就关一家门店。
而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冲击的传统企业不仅只有百丽一家,此外还有一些传统品牌如美特斯邦威、达芙妮、森马等,也都出现了亏损、关店的局面。
图片来源:http://www.shoes.net.cn/news/101630.html
与此相对的是短平快的时尚品牌,如ZARA和韩都衣舍。ZARA,1975年设立于西班牙,现在,ZARA已经成长为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装商。其快时尚商业逻辑和生产模式为人所熟知。从开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只需要60天,而国内传统女鞋品牌整个生产销售周期长达半年到一年。ZARA的战略定位就是“买得起的快时尚”。首创时装零售市场上的快速反应概念;每年推出12000个款式,保持一周两次上新频率。此外,还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等,实现精准营销。为了支撑其快时尚的商业运作,使得供应链周期缩短在7天内,他们还研发了一种新的“射频识别体系”,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全球库存和物流系统。这一套从研发到生产、配送、销售的体系,都围绕目标客户运行,整个系统不断循环和优化。
ZARA的商业逻辑也正应了中国的“唯快不破”的说法,也顺应了时代潮流。而传统企业想实现这样的转型,还得需要整个商业体系的支撑。而且,不一定所有的转型都得追求“快”,其实沉淀品质,做到“小而精”,抓住核心客户群或者进行市场分类、实现精准营销也不失为一种转型之道。
总而言之,传统企业的共有问题是产品周期冗长、更新速度缓慢,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遭受冲击的直接原因之一。对于规模已经成型的传统企业来说,想转变自身的商业运营模式、复制快时尚品牌模式、实现高效率的互联网转型,确实难度不小。这不仅需要自身的革新,还需要强大的技术和完善的线下体系的支撑。此外,培养和转变顾客的消费习惯也是一大难题。但是,不论处于哪个时代,让顾客以便捷的方式买到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各大企业追求的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