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全球最高、最长、造价最昂贵的悬索桥,横跨日本最危险最繁忙的海运航道。从来没有一座桥可以修建在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地处台风区,风速可达每小时290公里,足以刮起屋顶,将大树连根拔起,更糟的是,它位于一个地震带的中心。曾有人断言:明石海峡大桥永远不可能建成。如今,大桥已经顺利通车了,但将来会怎么样呢?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创造了本世纪世界建桥史的新纪录。大桥按可以承受里氏8.5级强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设计。1995年1月17日,日本坂神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震中距桥址才4公里),大桥附近的神户市内5000人丧生,10万幢房屋夷为平地,但该桥经受住了大自然的无情考验,只是南岸的岸墩和锚锭装置发生了轻微位移,使桥的长度增加了0.8m。
建造这座大桥的最初构想并不乐观。首先,它需要穿越台风走廊,因此必须要经受住时速290公里的台风的袭击。其次,它不仅要横跨世界上最繁忙,也最危险的航道之一,还要经过一个世界主要地震地带的中心。所有这一切使得建设工程迟迟都难以上马,但是最终一场灾难推动了这一项目的进行。
1955年5月11日凌晨5点,由高松出发的日本国铁宇高联络船(宇野——高松),载着180多名乘客的“紫云丸号”轮渡,原定于从高松港出发,穿越明石海峡,到达对面的九州岛。不幸的是由于浓雾和船员玩忽职守,6时45分,“紫云丸号”在女木岛附近和另一艘货轮“第三宇高丸号”发生严重碰撞,致使168名乘客死亡,数十人受伤。
在这次事故中,神户的一位贫民——61岁的加藤托本失去了他唯一的儿子——13岁的小加藤。但,当其他死难者忙于与日本政府就赔偿抚恤金的多少展开争论和博弈时,加藤托本却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在神户和日本四岛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以避免今后类似“紫云丸号”悲剧的发生。
但这个要求,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中心最深处则为160米,而且终年水流湍急,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更麻烦的是,如果要建桥,桥身的跨度将要达到两公里才行;而最难克服的障碍则是,日本是一个多震、台风频发的国家,如果在建造过程中,桥的各个构件还没有连接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时,任意一次较大级别的地震或台风,都能让大桥毁于一旦。
1988年5月,明石大桥正式开建。1996年9月18日,明石海峡大桥正式合拢,这天距离“紫云丸号”失事整整41年。在当天的合拢仪式上,大桥的总设计师北川臣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为完成一个老人的无私心愿而建起的一座前所未有的丰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