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于1998年发表于《新周刊》,当时还没有“80后”这类词汇,是最早关于“80后”价值观念的探讨文章,本文另外一个特点是是采用了非论文语言写了一篇“非典型”论文。
什么是“飘一代”?
也许很多人会想到年轻人,认为是代沟一样的东西,实际上飘一代与其说是一种年龄的截断,不如说是一种心态,一种当代流行的、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整体心态,是一种“平均人”的概念。调查中,的的确确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但是也有那么一些40岁,甚至50岁的人认为自己属于这个群体,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飘可以是所有可能的人,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心态群。
不必太苦,不必太累,不必太在意,不必太复杂,不必太束缚,不必太孜孜以求……
求新、求异、求特、求真、求率直、求性感、求性情、求个性、求感官刺激没有大的理想、没有大的成就、没有大的野心、没有大的要求……
青春万岁、年轻最好、独一无二、标新立异、我行我素……
何必大惊小怪、何必进行到底、何必瞻前顾后……
要激动、要活动、要流动、要变动……
不拘礼俗、不愿勉强……
我中心、新规则……
也许这就是飘一代。
“飘一代”的“混血”特点
与美国的所谓“婴儿潮世代”、“X世代”及近期纷纷标榜的“新新人类”相比,飘一代有一种明显的“混血”特点:
飘一代既有“婴儿潮世代”的那种怀疑精神、万事以“不”为先、不迷信权威、敢想敢为、冲动、有创意、冒险、浪漫、性感的特性;
又有“X世代”的那种自信、宽容、悠闲、安逸、多样性、多方式、多元化、无定性、马马虎虎的年轻的都市失败者形象;
同时还有“新新人类”的那种崇尚青春、激动、虚幻、刺激、狂热的卡通人特点。
正是因为中国没有本质上的“婴儿潮世代”、“X世代”,甚至没有“新新人类”,所以飘一代才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是与过去的中国人的那种“实实在在”相对应的全新的、独立的一代。
飘 看人生
或许外人看来,飘一代是享乐主义、胸无大志、没有责任感的、被宠坏了、为了创新而创新的一代,但是,如果你深入他们的生活世界,您一定会发现,飘一代是在寻找新的获胜方式,他们不过是正在换个跑道继续向前赶。
飘一代像一股旋风,形成一种新的气息,他们推崇并深深地相信多元化,认为判断任何问题都可以有多个标准,经常用的判断词是“无所谓”、“都可以”、“随便”等,他们比他们的父辈们“早熟”,很早就对父辈的压力感到恐惧,不想重蹈父辈的覆辙,于是他们选择逃避,但又是矛盾的,逃避不彻底,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而且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全方位的边缘主义。
主要表现为:
不去弄潮,但一定要赶潮;
“人生未可知,甜点要先吃”;
自我保护与探索共存;
思想上倾向于理想主义,同时又是行为中的现实主义者;
事业与工作不能混为一谈,最不可能以事业来形容工作;
追求刺激、感性的人生,又不是无度的寻欢作乐,是以生存为前提的;
有技术是为了生存,而艺术的、感性的东西是追求;
能够理解的和不能理解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面对挑战,他们一方面会耍手腕和技巧以回避,另一方面,在他们认为必要时可以勇往直前;
……
在这种全方位的边缘主义的倾向下,飘一代首要的是“忠实于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85%);认为“人生就像逛大街,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驻足观看,但是不会就此永远留下来”(82%);“不想把自己锁在一个方向上,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70%),他们如果觉得厌烦了,或者感到此路不通,就随时可以反悔,反正未来永远是有机会的,这一点他们深信不疑。
飘一代主张为生活增加乐趣,生活就是为了今天。
“是否快乐是做任何事的基本出发点”(56%),尤以女性为甚。他们生活的最大目标是可以“随心所欲”(45%),其次才是“事业”(29%)和“金钱”(15%);他们当然认为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有文化(50%),但同时,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本是年轻和充满活力,认为对于获胜的渴望可以保持青春如昔,因此,年轻(38%)的地位高于有钱(36%),更不用说有经验(25%)和有关系(21%)了,而且调查还显示,年龄越小,越认为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年轻。
飘一代认为新鲜就是动力,陈旧就是“郁闷”。
“平平无奇的生活比有上顿、没下顿更不能让你忍受”(60%),他们认为事世难料,但永远可以探索,新、变、动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虽然表面上看飘一代活得很潇洒、很随意,甚至有人会认为很浪漫、很丰富,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评价却不尽然。41%的人认为“挺好”,同时又有33%的人认为“很闷,随时准备换换环境”,有意思的是,个人月消费水平越低,感到很闷的比例越高,是不是又可以认为一次“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呢?
飘一代对什么都不奇怪,不吃惊,一切理所当然,对许多问题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尤其是与己无关的事。
飘 看职业
尽管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职业的理解是与常人一样的“立足社会的基础”,其次才是职业上“飘”的决定因素“兴趣所在”,但是通过交互分析发现了一条重要规律:
“年龄越轻,‘兴趣所在’的比例越高,而‘立足社会的基础’的比例越低。”
这一规律决定了飘一代还是属于群体不断扩大的新的社会力量,迄今为止还不能定义其年龄下限,只能说:越年轻,在职业选择上“飘”的可能性越大。反映同一规律的调查结果还有:“年龄越轻,喜欢‘收入时高时低、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越高,而喜欢‘收入颇丰、朝九晚五的白领’的比例越低。”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女性较之男性更“飘”。
关键词: 择业意义
对这一代的择业意识来讲,如果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挖井,飘一代会选择那种既不放弃探索,又不要太专一、太累的“多挖但不深挖,直到找到有水的地方”(55%);如果把求职比作钓鱼,飘一代会选择不要太拥挤、不要太孜孜以求、不要太需证明、不要太生猛的“到钓鱼人少的地方下钓”(64%)。
因此,飘一代的择业标准是:
既要考虑经济收入(66%);
又要符合自己的兴趣(49%);
同时还要有弹性的工作时间、自由度大的(37%);
和有挑战性的(34%)的工作;
而社会声望太虚、太俗,工作舒适太没有味道、太水,所以不予以考虑。
如果将择业标准中的经济收入作为非飘的代表,有挑战性和符合自己的兴趣作为飘的代表的话,那么,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低的人越飘,即:他们认为经济收入重要的比例越来越低,认为有挑战性和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比例越高。
关键词: 择业方式
在择业方式上,飘一代自然要自己把握自己的事儿,“看哪个地方好就自己推荐”(38%),没有必要去顾忌;另外,可以足不出户地、又能够“猫鼠同眠”地坐在显示器前走南闯北的上网应聘(35%)确是很尚得其时;比较而言,看报纸招聘广告虽过于陈旧,但有时也实在是很无奈的(21%);不过,飘一代不摒弃一些传统就会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亲友介绍和职业中介只能成为替罪羔羊(均未超过10%)。
飘 看两性/友谊
对现实的无奈和多变令飘们随时为改变而存在,却并不因此而影响他们对感情的承诺,婚姻对他们而言意味着“责任”(49%)和“相知相守”(47%),他们的率真让他们无法舍弃“铁达尼号式”(22%)浪漫而忘我的爱情;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令他们接受“过把瘾就死式”的爱情(17%),这与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同出一辙。而自信、“高贵”的职业(公司中层、白领、IT业人员)可以让他们尝试做公众人物,诸如电视相亲(33%)的乐趣,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更相信固有的情愫,他们崇尚“青梅竹马式”(13%)的恋爱方式,他们心里珍视的朋友是“同学、校友”(70%)和“儿时的玩伴”(12%)。无论人们从表面上怎么认为他们玩世不恭,缺乏责任,而骨子里是很有责任感的。
对婚姻的态度
婚姻之于他们既浪漫,又现实,“找对象就像买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83%),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是他们的个性使然,他们相信人世间有转瞬即逝的爱情,“两情相悦,偶尔发生‘一夜情’很正常”(75%)可见一斑,同时,也渴望承诺责任,固守婚姻,在调查中,他们认为“婚前试婚有助于婚姻的成功”(45%),年龄越大,越同意这个观点,他们总是不停地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
飘一代的婚姻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飘浮不定,甚至更传统、更唯美,他们惧怕现实,怕受伤害,而对性,他们却平静得多、坦然得多、客观得多、开放得多、时尚得多,他们认为“不在乎自己/对方是否‘处女’”(65%,同时越年轻,越不在乎),“有爱情才有性”(55%,女性更高),“性是性,爱情是爱情,关系不大”(46%,男性更高)。调查还发现,经济基础对飘一代的爱情观与性观念有重要的影响,月消费支出越高的人,认为“性是性,爱情是爱情,关系不大”的比例越高,对“一夜情”的接受程度也越高,认为“有爱情才有性”的比例越低。
对友情的态度
对友情,前面已经提及,飘一代珍视“同学、校友”和“儿时的玩伴”,但是,就象古希腊哲学家讲的“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一样,“今天的你或许不是昔日可以相信的你”,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大,最要好的朋友是“同学、校友”和“儿时的玩伴”的比例越来越低。他们主要是通过“见面”(40%)和“电话”(42%)两种方式交流,有趣的是:月消费越多,打电话的比例越高,月消费越少,见面聊的比例越高----有钱人真忙!
飘 看消费
一直以来,飘们都是今日消费市场最庞大的主群,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会在任何事情上都大手大脚地花钱,在我们调查购买商品考虑的因素时,选择最多的是实用耐用(39%),时尚(10%)并不多,也许他们比常人更谨慎、更小心,因为他们不希望花冤枉钱,为的是有足够的钱去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应接不暇的喜好和时尚,他们重视品牌亦基于此(“质量有保证”46%)。女人的天性使她们在追逐名牌的同时兼顾个人品味,而男人也因在社会上的多元化角色而更注重显示自己身份的品牌,所有这些并不排除他们购买自己心仪的东西时的义无反顾,“……尽管价格可能贵了点”(70%)。他们的个性总能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时尚空间和购物天堂里----心里只有自己才够爽够快乐。
飘 看休闲
富足安乐的生活使飘一代更热衷于“上网”(59%)打发时间,毕竟网络代表潮流、时尚,更可以满足他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无尽的资源的愿望,利欲双收,正是飘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就是常人,靠看电视(42%)、阅读(33%)消磨时光,不然他们也会觉得“闷”。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天至少看一份报纸的占43%,每周至少上一次网的占56%,每月至少看一份杂志的占28%,女人更钟情于那些时尚类(48%)、生活类杂志(33%),男人更喜欢时政新闻类(33%)、财经类杂志(17%)。
工作生活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让他们去拥抱大自然,(选择外出旅游20%),远离喧嚣的闹市,让心情放飞,回归真我。男性更喜独闯,女性则喜结伴,若是条件不允许的话,男性则选择会友(17%),女人选择逛街(27%),让自己放轻松。
飘一代选择城市的标准:
大自然的诱惑是无穷尽的,“环境优美”(50.3%)必不可少;
而不断变换的、有挑战性的现代都市当然吸引了不断找寻新鲜的人们(“商业信息发达”、“创业环境好”均达到36%以上);
奋斗之余,不充电肯定会缺点什么(“文化气息浓”达到30%);
聚散何必两依依,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年轻人多”和“朋友多”获选比例最少13%和6%);
日常生活就象鸡肋----舍之可惜,食之无味(“生活便利”24%)。
飘一代心中的理想城市:
上海、深圳、北京居前三名,分别为:48%、34%和31%。但是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
上海受欢迎是因为“商业信息发达”、“创业环境好”和“生活便利”(此类结果都是通过logistic回归计算的);
深圳好在“年轻人多”和“创业环境好”、 “商业信息发达”;
北京的“文化气息浓”和“商业信息发达”都足以叫人喜欢,而且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喜欢北京的比例也越高;
杭州(17%)不符合“创业环境好”、 “商业信息发达”这两项条件也能够使人拍案称奇地成为飘一代的选择;
厦门(13%)的优美环境让人留恋;
没有浓烈、厚重的文化气息使广州(12%)让人轻松(不符合“文化气息浓”),难怪18岁以下的准新新人类们喜欢广州;
文化程度越低、越年轻的人越喜欢遥远、神秘、古朴的拉萨(9%);
有鲜明的地域个性的成都(8%)叫人舍不得“麻辣烫”的朋友们(“朋友多”)。
飘一代心中欣赏的人物:
时代的象征、成功的标志、神话的新创造者比尔·盖茨(87%)最受欣赏,但是“年龄越大的人越欣赏”的结果叫人想起暴跌中的纳斯达克。
即使有15%的人不知道,但还是以59%的欣赏率荣登榜眼的张爱玲受到各个年龄段的欢迎,不过女性与高消费能力的人们好象更理解她那衣食无忧的清愁。
重出江湖的钢铁保尔(57%欣赏)更让“当年的知青”(35岁以上)心有所归,又让“新新人类”(18岁以下)领略了另一种人生。
个性张扬的贝克汉姆(53%)、张惠妹(31%)这么受欣赏是否因为“酷”?
商界的“高干子弟”并非全是“八旗子弟”,比如李泽揩(53%)。
构筑网络爱情童话的痞子蔡(37%)是否与飘一代同样相信纯真爱情?心心相印?
自立、自主、有性格的劳拉(37%)。
禁“欲”禁出来的明星卫慧(20%)。
电影《新新人类》让谢霆锋(19%)名噪南北,却只多赢得小女生四个百分点的垂青!
家喻户晓的小燕子赵薇(1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该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飘一代认可的“飘人物”:
王菲、米丘、张朝阳、朴树、李泽楷、比尔·盖茨、卫慧、谢霆锋、周星驰、棉棉、王朔、余纯顺、痞子蔡、杨澜、三毛等。
“飘一代”常用词“语” “酷”系列: 酷、酷毙、你好酷、cool 、太酷了、你好削阿……
“我”系列:我cao、我kao、……
“没关系”系列:无所谓、随便、没关系、有的是机会、你看着办吧、还好、看淡点……
感叹系列:爽、哇噻、太禽兽了、果然霸道、好有性格、见鬼啦、你好夸张、你有病啊、有没有搞错、不会吧……
评价系列:你落伍了、挨炸弹吧去、别逗了、好无聊啊、傻子青年逛大街、去死吧……
心态系列:烦、没劲、郁闷……
网系列:去上网、你玩xx游戏了没、冲浪……
其他独立语:太板扎了、闲着也是闲着、正点、搞定……
推荐阅读:
上网、读书时间与催化剂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与扩散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社会科学方法论探微
单链条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类型之一)
信任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类型之二)
散弹式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类型之三)
克里斯玛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类型之四)
新闻式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类型之五)
广告式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类型之六)
刘德寰
谈洞察、谈调查的学者
谈数据、谈营销的专家
谈天谈地谈人的凡人
?
微信号:liudehuanpku
赞赏
人赞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