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金融圈,本来已经够热闹了,可一则关于万达的执行公告,还是在一夜之间占了热搜。
消息很简单——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了一笔24.02亿元的执行金额。
这本不算天文数字,可关键是,执行对象是王健林。
那个曾经站在中国首富位置上、喊出“先挣它一个亿”的男人,如今又一次被债务缠住了脚。
要知道,这位71岁的企业家,前脚才刚用九年时间清掉了高达6000亿的外债,后脚就又被卷进新的麻烦。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依旧在资金漩涡中疲于奔命。
而在另一边,他的儿子王思聪,过的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夜店、绯闻、热搜,从不缺席。
父子之间的反差,让外界的唏嘘更浓。
一、风光时刻
在很多人印象中,万达是城市的代名词。
无论你去哪个省会,或者稍微富裕点的地级市,总能在最热闹的地段看到“万达广场”四个字。
王健林走上商场巅峰,并不全靠运气。
1980年代末,他还是部队转业不久的干部,接手了大连一家债台高筑、没人愿意碰的住宅开发公司。
别人眼里的“烂摊子”,在他手里竟变成了赚钱的买卖。
靠改造老旧小区,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后,他敏锐地看到商业地产的潜力,把公司改名为“万达”,从住宅开发转向盖商场、收租金。
他的打法很简单:
选城市核心地段,大手笔投资,把商场、酒店、写字楼、影院打包成一个“万达广场”,自己运营管理,不轻易卖掉。
到了2010年前后,万达广场几乎成了“城市名片”。
年收入逼近8000亿,相当于一座中等省份一年的财政收入。
2015年,王健林身家飙到2200亿,超越一众华人富豪,坐上首富宝座。
那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既是豪言,也是真实写照。
二、暗潮涌动
盛极而衰的种子,其实早在巅峰时期就埋下了。
2016年,王健林做出一个决定——让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转战A股。
为了退市筹钱,他与投资方签了一个看似稳妥的对赌协议:
2018年前必须在A股上市,否则要用高价回购股份。
可市场变脸太快。
政策收紧、房地产降温,万达被归为“地产类”企业,而那几年地产股在A股不受待见。
上市通道没能打通,百亿级的回购压力瞬间落在他肩上。
更麻烦的是,万达的扩张脚步没停。
高价收购国外影业公司、砸数百亿搞文旅项目、涉足体育……
这些领域回报周期长,资金回笼慢,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就像在身上绑了几块沉重的石头。
电商的崛起,也让万达广场的人流量下降。
租金和销售额双双承压,资金链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三、九年“卖卖卖”
为了活下去,他走上了壮士断腕的路。
先是文旅项目,一次性打包卖掉13个;
接着是酒店,77家易主;
影院业务,上千家门店整体转手;
甚至连北京万达总部大楼,也不再属于自己。
2024年,他卖掉了26座万达广场。
2025年春,酒店管理公司被以近25亿元卖给同程旅行。
到了5月,更是一次性出手48座万达广场,成交价500亿。
7月,又有广场股权和金融公司股份挂牌出售。
九年下来,6000亿外债总算压了下去。
可代价是,万达的版图被削去大半,现金流依旧紧绷。
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多家核心项目公司的股权被法院冻结。
没了灵活的变现渠道,面对新的资金缺口,就像手里没牌还要硬打下去。
四、新的难关
8月11日,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笔24.02亿元的执行金额。
这是2025年的第10条执行记录,总额已经超过76亿元。
对巅峰时期的万达来说,这点钱可能只是一个文旅项目的装修费。
可在如今资产缩水、股权冻结的情况下,要短期拿出来,谈何容易。
债务从来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新的窟窿不能及时补上,资金链随时可能再次告急。
五、父与子
父亲的名字总是和儿子绑定出现。
当年“国民老公”王思聪,靠犀利点评和娱乐圈八卦圈粉无数。
早期,他用父亲的资金投电竞、做直播,“熊猫直播”一度红到跻身行业前列。
可平台因违规内容关停,投资功亏一篑。
今年,他又失去了寰聚商业的控制权,这家公司手里握着数十亿的优质资产。
外界猜测,这可能是为了套现缓解资金压力。
可在公众视野里,他更多是花边新闻的常客:
女友直播时泪眼婆娑,7月底被人拍到在国外夜店与陌生女子举止亲密。
一个在为债务四处奔走,一个在感情漩涡和夜生活中轮番登场——
这种反差,让人很难不感叹。
六、能不能翻回来?
王健林的商业履历,是一部压缩版的中国民营地产史:
白手起家、抓住黄金时代、极速扩张、押注多元化、最后被高杠杆反噬。
他的优点是敢赌、敢拼,也正因如此,他才能从一个地方开发公司走到世界舞台。
可商业世界没有常胜将军,时机、政策、趋势缺一不可。
如今的市场环境,对他并不友好。
过去的“重资产+高杠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轻资产转型又需要时间。
剩下的资产能否撑到他找到新出路,是最大的考验。
但有一点,他和一些遇到危机就抽身而退的富豪不一样——
哪怕是割肉、卖掉心血,他也在努力还账。
写在最后:
三十多年前,他接手的是一堆债务;
三十多年后,他又一次和债务纠缠不清。
只是这一次,牌桌上的筹码更大,环境更复杂,容错空间更小。
从首富到“首负”,王健林的起落,既是个人命运,也是一个行业的缩影。
在地产黄金年代的光环褪去后,谁都得面对风雨。
他还有机会翻回来吗?
这个答案,可能要时间来揭晓。
你觉得,71岁的王健林该继续拼,还是该收手了?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