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悦 徐晓磊 夏侯凤超 济南报道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近期高发。根据相关统计,蓄电池热失控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44%。导致蓄电池热失控的原因除了蓄电池本身质量问题以及非法改装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不恰当的充电方式。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仍有很多人未能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记者走访济南多个小区后发现,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隐患重重。
为了能上楼充电
有人打起游击战
5月27日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济南市历下区盛世花城小区看到,虽然小区公共门厅口用红色纸贴着“大厅禁止放电动车、自行车”的公告,但依然有居民对此熟视无睹,将电动车停放在一楼公共门厅内。
这种情况,在济南并非盛世花城一个小区存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滨河国际城小区、历山名郡、德裕家园等小区走访时发现,小区宣传栏、门厅、电梯口等多处都张贴了消防安全提示。不过,有居民似乎并不在意这个提醒。小区即使有车棚和充电的地方,有些电动车依然没有“老老实实”归位,公共门厅、楼道、地下车库、消防通道……都成了电动车“停车位”。
一根“长线”顺窗边
“飞线充电”挺普遍
在许多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电动车如何充电成了困扰居民的难题。
在天桥区标山南路16号楼,走在路边就可以看到从窗户“飞”下来的一根根充电线,有的足有十几米长。为了防水,居民们也下足了功夫,给未在使用中的充电插头穿上了塑料瓶、塑料袋等外衣。还有小区闲置的信箱和奶箱等,被居民二次利用,成了这些充电插座的“藏身之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访济南棋盘小区、科苑小区等多个小区时发现,“飞线充电”现象在老小区内普遍存在。
还有不少住户将线缆从楼上拉到一楼储藏室中,电线交织在空中,周围密集停放的车辆和花草树木等都属于易燃物,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也知道不安全,但问题是,不顺根线下来去哪儿充?把电瓶拆下来带到楼上更危险。”小区居民刘先生坦言,“飞线充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较多,而附近的充电桩数量有限,给电动车充电非常不方便。
管理方说破嘴跑断腿
部分车主仍我行我素
事实上,在将电动车“请下楼”和“断飞线”的问题上,济南不少小区在管理上也绞尽了脑汁。
虽然有了“科技赋能”,可还是挡不住个别居民的“铤而走险”。有居民进电梯时故意遮挡摄像头或用挡风被遮盖,避免被摄像头准确识别手中推的电动自行车。这样一来,电动阻车器就变成了摆设。
新装停车棚、充电桩……在不少小区也提上了日程。
对此,济南盛世花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也坦言,电动车上楼和入户是他们管理小区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天天在查,但是总不能24小时守在单元口。”工作人员解释称,查到了就清出去,但依然无法完全杜绝电动车上楼和入户。要想管理好,还是需要一些强制性手段。
记者了解到,济南此前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管理、如何处罚都进行了明确,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少物业工作人员都表示,目前并没有实际处罚案例,在日常管理中,大多依靠物业管理来劝诫,收效甚微。
“飞线充电”隐患多多
若要治理需动真格
“如果要预防居民将车推入家中,首先还是要把充电设施建设完善,安装标准、安全的充电桩。”吴理江表示,出现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小区的配套设施数量不够,小区内的充电桩、停车棚达不到居民的需求。
那在治理电动车违停、充电这一难题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济南不妨向其他城市借鉴一下。
5月23日,山东消防发布《关于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的公告》,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全省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夜查行动,严格整治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行为屡劝不改、屡改屡犯的有关个人和非法改装等问题,有关部门将依法从严查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