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里,有个案例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一位年仅4岁的男孩小星,身高达到了112cm,体重却有60多斤(这个身高的平均体重在38斤左右)。
经过检查,严重肥胖的小星已经出现了许多肥胖带来的问题,比如脖子有点发黑 (黑棘皮征) ,是糖尿病前期可能会出现的症状;睡觉时会打呼噜,存在低氧的风险……
《闪闪的儿科医生》截图
原来,小星奶奶觉得孩子能吃是“福”,面条、包子、米饭一日几顿来,还不吝于零食供应,生怕宝贝孙子“饿”着。结果错误的喂养观念,反倒好心办了坏事。
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吃饱喝好”为何反而变成了孩子健康的拦路虎?
01
肥胖宝宝越来越多
我的娃,算胖吗?
钱江晚报2018年报道过这么一个新闻:
4岁的江西男孩小海,腰围已经达到95公分,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5,由于过度肥胖,爸爸妈妈就带着他来浙大医院看病。
检查显示,小海已经有各种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由于部分检查的结果需要几天时间后才能出来,他们一家决定先回老家,但回家的路上悲剧就发生了。
回家途中住在一间旅馆,当天夜里3点多,小海爸爸从梦中惊醒,觉得不大对劲,儿子熟悉的打鼾声消失了,房间里安静得可怕。 他马上起来去看邻床的儿子,发现小海的呼吸已经停止了,一个年轻的小生命就在睡眠中离开了。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心痛不已,但是事实又太让人无奈了。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中指出: 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 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
而儿童肥胖可导致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的损害,降低孩子的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久而久之出现抑郁、自卑,严重影响娃的心理健康和生长发育。
不过娃是否肥胖,可不能单纯看外表来决定,这与体重、身高、年龄都相关,那到底要怎么判断呢?
可以参考世卫组织建议使用的评估标准,BMI(体重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BMI=体重(Kg)÷身高(m)²
再详细划分年龄和性别的话,可参考18年卫健委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用于筛查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是否超重或肥胖。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男孩12岁,身高1.5米,体重50kg,那么套用公式就是:
BMI=50÷(1.5)²=22.22,对照表来看,介于超重和肥胖之间,那这个男孩就是超重,而不是肥胖。
当然,对照到学龄前儿童,运算公式也有所调整——
· 1-6个月:
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或3千克)+月龄×0.7
· 7-12个月:
标准体重(千克)=6+月龄×0.25
· 1-5岁:
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
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对于那些 BMI 正常,四肢也瘦,但肚子大的孩子来说,可以用腰围做一个补充判断:
图源:自己做的
如果娃的这几项指标,都达到了超重/肥胖的程度,那家长们可真得上上心了。
02
控制体重,管住嘴是关键!
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根本不愁吃,但饮食结构却越来越不合理了, 面包、零食、炸鸡、饮料……吃得停不下来。
虽然看上去吃得很「丰富」,实际上碳水、油脂摄入严重超标,而奶制品、水产品、蔬菜、蛋类等的摄入,甚至还达不到推荐量。
孩子胖乎乎的,看着应该「营养过剩」。
其实不该多吃的过量了,该吃的又没吃够,反而是一种营养不良!
例如,肥胖儿童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
图源:网易新闻
所以,要控制好娃的体重,可以从改善日常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等入手。
在日常饮食上,注意这几个要点:
01
食物均衡、多样化
有研究显示,食物多样性不足的儿童,患超重肥胖的比例更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2 岁以上儿童应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
家长们可以多花点心思,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给宝宝搭配食物。
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02
规定吃零食的时间
可以每天给娃设定一个吃零食的时间,其他时间就不能吃。这不仅能减少零食的摄入,不影响正餐进食,还能帮助娃培养自控力。
但有种情况需要家长注意, 有些人吃东西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为吃东西让他们感觉好。
高热量食品可以让大脑感觉“愉快”,所以很多人会用食物缓解压力,焦虑、抑郁、悲伤或者无聊的时候就会吃东西。
如果你发现娃总在吃东西,但能判断他并不饿,应该考虑一下他是否处在某种糟糕的情绪中。
03
不要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
很多家长都有点“挑食焦虑”,怕孩子不吃这个那个会营养不良,还怕他们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但实际上,逼迫会让孩子更反感“健康食品”。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营养摄入全面,如果娃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替换成营养成分相似的食物就可以完美解决,没必要通过逼迫来显示家长的权威。
相对呵斥和责骂,鼓励和理解更容易帮娃养成良好的习惯!
宝宝的成长一直是父母永远都在关心的话题,而肥胖对宝宝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希望家长们正确看待娃的胖瘦,别再让“胖点好”的陈旧观念毁了娃。
育儿无小事,给娃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每个父母最大的责任。
来源:华大母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