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铁逐渐成为人们常使用的出行方式,备受出差、旅游等人士的青睐,甚至到了高峰期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而明眼人可以发现,早期的高铁是不开放夜间车次的,除非遇上客流量较大的节假日才会开通夜间高铁,并且早晨跑的第一趟车还是空车,这是为何?不会造成浪费吗?
高铁为何晚间停运
高铁一经问世,便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出行方式,并且以稳定和高速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从前坐火车需要几天几夜,如今高铁最多只需要一日就能抵达目的地。
曾经有一位女乘客做过实验,她乘坐高铁时,将一枚硬币竖立放置在高铁的窗户边沿,结果高速列车行驶了一路,硬币依然平稳地“站”在原地没有动一下。
由此可见,中国高铁的高速和稳定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当然高铁能够拥有这么强大的稳定性以及高速度,是需要付出对应的代价的。
消耗能源不说,列车长时间保持高速行驶,无论是高铁内部的零件,还是轨道,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了保障列车运行和乘客安全,每天需要对列车和轨道进行检修,由于白天客运任务不间断,再加上高铁内部零件成千上万检修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运营期间没有时间可以供工作人员对高铁进行检修。
因此,我国高铁部门直接规定了每晚0:00-6:00这个时间段高铁停止运行,方便工作人员对高铁和轨道进行检修,以及清洁工作,这一时间段也被称为高铁天窗期。
在天窗期内,所有的高铁运行路线都会被关闭,禁止任何列车驶入,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在轨道上负责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方便于检修轨道和列控中心设备。
在外面“奔波”了一整天的高铁回到动车所后,先是沿着钢轨进入洗车房,接受全面的清洗工作,以确保白天能给乘客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旅行环境,这也难怪每次乘坐高铁,给人感觉就坐上新出厂的列车一般。
清洗完毕后,动车所便开始对列车进行全身检查,高铁车身内部拥有惊人的1.6万个精细零件,它们的存在保证了高铁能够实现高速和稳定,这就意味着它们的保养至关重要。
每次检修人员都会对它们进行细致入微的排查,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零件,以确保列车能够安全运行,将列车事故率保持为零。
检修完成出库前,还需要机务、电务、客运等六个部门代表组成的“联合检查小组”,再次对动车内外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标准后才能签字放行。
在列车进行检修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对列车行驶的轨道进行检查,这是因为高铁行驶的轨道上必须是平坦的,不能出现异物,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列车因此脱轨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由于晚间行车环境复杂,不仅视线变得模糊暗淡,还容易让人犯困,这些都影响着驾驶员对前方事物的观察。
再加上高铁速度非常快,这无疑是增加安全隐患,故为了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每一位乘客的安全,高铁部门才决定晚间停运。
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列车好好歇歇,也能保证乘务组人员有个充足的睡眠时间,白天能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来为乘客提供服务。
当然,客流量也是重要的因素,高铁时速很高,使得旅行时间变短,但在晚间这个优势没有意义,因为达到了目的地时,很有可能是大半夜,那时候的人们都还在睡觉,非常不方便,这就使得夜间坐高铁的需求非常小。
相比这样,人们更乐意选择普快夜间的卧铺,不仅便宜,而且方便,睡一觉早晨就到达目的地,完全耽误办事。
夜幕降临,大地渐渐沉寂,唯有铁轨上依稀闪烁的灯光,将一列列火车温暖地包裹,火车晚上停止运行,并非偶然的选择,而是出于对乘客生命安全的坚守和对火车的精心呵护。
早晨为何高铁第一趟车要跑空车?
自高铁运营后,除了夜间检修外,还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一个设定,那就是每天的第一班高铁都要“空跑”,即空载行驶,究其原因,是为了确保列车能够以最安全舒适的状态投入使用。
每次进行检修的列车和轨道都需要测试和调试,由于检修通常发生在晚间,立马测试不现实,为了不耽误白天的运营,便选择在一大早例行测试,只有跑起来才能发现问题。
列车测试时,车上除了司机和调控检修人员等三人外,不会载其他人和货物,他们会根据在行驶途中列车和轨道的情况,将列车调配到最安全舒适的状态,同时及时反馈路面信息,确保后边行驶的安全。
高速运行的列车对轨道精度、机电设备等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细小故障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进行空载测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
此外,空载试车还有助于应对早高峰期拥堵问题,早高峰时会有一大批乘客入站乘车,非常容易造成秩序混乱,甚至出现踩踏事故。
这时空车就可以发挥作用,它可以根据乘客情况提前调度站台、列车运行间隔,可以有效避免拥挤和混乱情况发生,减少安全风险。
当测试车抵达终点站后,就宣告着全部检测完毕,如果行驶期间没有发现问题的话,列车便可以返回起点,转变为载客列车,随后正常运行载客。
当然,从成本角度考虑,空载试车势必会增加一定的运营成本,但与乘客人身安全相比,这部分成本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为何逐渐开放夜间发车限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这种出行方式,这为高铁系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节假日时,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为了应对客运高峰时段,多条线路开始运行夜间高铁,来给旅客提供便利,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也不由得让人担心,会不会影响高铁检修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其实,夜间高铁的开通主要针对客流量大的线路,并且仅限于特定的节假日期间投入运营,平时则照旧,并不会影响列车和轨道的常规检修。
这是因为夜间高铁只会占用部分“天窗”作业时间,而检修时间一般为2-3小时,不会耽误列车的检修。
另外,中国高铁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了全天候运营,并且高铁的运行不再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高铁已运用了车载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再配合先进的设备,完全能够保证高铁夜间安全行驶。
当然,驾驶员依然是高铁运行的关键人物,随时都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指令。
为了避免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高铁部门早已针对驾驶员制定了“待乘”制度,规定没有驾驶任务的驾驶员,在发车时间点前四小时,必须抵达指定房间,进行休息和调整。
期间,他们不能参与其他工作,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进入岗位之前,需要接受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以确保身心健康。
这样可以保证驾驶员能够保持清醒状态投入工作当中,同时减少疲劳驾驶的情况出现,确保高铁能够安全行驶,即便是夜间行驶,也能应对各种情况。
为了以防万一,高铁驾驶室座位下方还会设置一个特殊的“警惕踏板”,其作用是确保高铁司机在操控过程中,始终保持精神状态饱满。
每隔30秒就要踩踏一次,不然装置就会立即发出尖锐的警报声,把高铁司机从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下纠正回来。
要是装置发出警报声后,仍然没有踩踏,那么机车自动停车装置就会发生作用,让列车紧急自动停车,确保旅客列车安全。
结语
虽然现在高铁还做不到全天二十四小时开放,但是比起过去的交通工具,高铁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行驶速度都要强得多。
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百分之百会出事故的交通工具,人们能做的只有尽力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中铁局在安全出行这一块做得其实非常不错,现在,高铁已经被誉为安全性高于飞机的交通工具。
相信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未来高铁会发展得更好,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高铁也能实现全天候运营,为大家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日行三千里 夜检三小时——探秘京沪高铁"4S店"》
微信公众平台——《为什么高铁每天首班车,都没有乘客?列车长透露了实情!》
微信公众平台——《揭秘!高铁司机是如何炼成的》
澎湃新闻——《火车还没到终点,为什么要换司机?》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