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很快日军相继席卷了许多城市,他们相继沦陷。起初日军的“三个月”拿下中国,似乎很快就会达成目标。
可是现实告诉我们,日军没能得逞,甚至在1938年之后,日军的进攻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了抗日,又做出了哪些改变呢?
(日军)
一、日军攻势有多猛?
七七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端,在这次事变之后,日本政府迅速向华北地区派兵,朝着北平和天京方向集结。此时国军派兵在河北集结后,进入北平担任防守。7月25日,日军侵占廊坊,随后对通县、小汤山等地区发动攻击。
面对日军的强烈攻势,国军难以抵挡。当时驻扎在天津的国军,主动对日发起攻击,可日军的飞机大炮迅速压制,天津也成为了日军的腹地。随后日军南下,平绥铁路上的南口,是北平通向西北的要塞和门户,也是连接西北和华北的重要干线。
(南口战役地图)
南口战役中虽然国军打得浴血奋战,可是最终还是失守,日军再次扩大了侵略范围,整个华北地区几乎全境沦陷。占领华北之后,日军率兵南下,江阴会战中虽然日军损失过大,可是面对日军的强烈攻势,江阴这个要塞之地沦陷了。
江阴失守后,也意味着日军此时可接连南京、上海,控制住了长江的咽喉。就在江阴沦陷不久之后,无锡、常州等地,也接连被占。此时上海和南京更是岌岌可危,从8月开始,上海的军队就和日军发生了战斗,淞沪会战拉开帷幕。
(日军入侵地图)
于此同时日军入侵太原、徐州等地,随着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的失败,日军在华北的扩张逐渐扩大。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中国,近一半的土地都成为了日本的侵占区,而这仅仅是日军在1937年做到的。
淞沪会战失败后,民国首都南京成为了日军下一个目标。12月13日,日军在包围南京城半个月后,一场南京大屠杀,足足有三十万平民百姓遇难。
这时候的日军有着不可战胜的神话,却为何在1938年之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阶段呢?
(日军)
二、中国人的抗日统一战线,《论持久战》发表
首先阻碍日军的就是全国的统一抗日路线,日军过于低估了中国人的团结。七七事变之后,此时不只是国共两党,而是全体中国人的抗日情绪高涨。日军转移战场南下后,我党决定率军打游击,以游击运动的形式对日军逐个击破。
8月淞沪会战,国军派出精锐部队,共计70万对日作战。随后国共达成合作,八路军进入了华北抗日路线。在太原会战当中,一场平型关大捷,直接打破了日军三月占领中国的神话。这些战争都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却没有选择退缩。
(平型关大捷)
武汉会战,这是一场囊括长江南北的战斗,从安徽到河南,再到江西和湖广地区,是前期抗日阶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这也让日军真正意识到,中国人不会朝他们屈服,也正是武汉会战后,我们走入了相持阶段。
1938年6月,国民政府确定要保卫武汉,随后调兵遣将沿着长江两岸组织防御。国共两党为了抗日合作进一步加深,如果保不住武汉,那么在西南后方,将会遭遇更严重的危机。
因此我们是不怕牺牲的,哪怕是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国军民也必须消耗日军的主力。武汉会战打了四个月,我方付出了40万的伤亡代价,伤了日军25万主力。
(武汉会战)
当国军从武汉撤离的时候,尽管日军占领了武汉重镇,可是这时候他们根本无法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这时候的中国军民已经团结一心了。国民政府表示,“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
因此面对国共两党的合作,全国上下的共同抗日情绪高涨,一场武汉会战,让日军的行动变缓,与此同时抗日战场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
(保卫武汉)
第二个重要原因,则是毛主席提出了《论持久战》。在抗战上,虽然我们达成了统一战线,却拥有不同的主张。共产党希望能够全面抗日,而国民党主张片面抗日。要提出一个正确的抗日战略方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很快毛主席在分析形势,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后,一篇《论持久战》横空出世,在《论持久战》中,我们找到了抗日的正确方向。那就是面对抗日战争,我们无法做到快速取胜,但我们是可以取得胜利,中国是不会被灭亡的。
(毛主席撰写《论持久战》)
从正义角度来看,中国是进步的正确的,而日本是野蛮的帝国主义。可是从长期性来看,中国地大物博,且得到了苏联支持,我们是可以进行长期作战的。而日本不同,他们本身是小国,又跋山涉水来到中国,是不足以支撑他们长期作战的。
可以说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在1938年之后,日军开始停滞不前了。因为中国准备开始和他们打长远的战争了,我们拉长战线,先把你日军的锐气挫一挫,然后日本发现,中国不是那么容易被他们吞并的。
(论持久战)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发动人民群众,且在战争中发展自己的力量。这是真正的人心所向,日军的攻势明显遭到阻碍了。
三、日军入侵东南亚,分散兵力的作死之路
此时的日军,本身就发现对于中国这块地,他们的把控权不高了。于是他们决定向北和向南走,向北是苏联,遭到了重创,于是日军把瞄头对准了东南亚。当时欧洲那边打得火热,日本打算趁机夺取东南亚的利益,也希望借此抢夺资源,支撑自己对中国的侵略。
1941年,日本和美英交恶后正式发动了南方作战,他们主要目标是印度的石油资源。在这场太平洋战争里,日本一开始就挑错了进攻对象,他们发动了珍珠港事件。当初日本敢偷袭珍珠港,是因为世界正聚焦在欧洲的德国,所以他认为可以先动美国。
(日军在南亚战场)
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一路派兵南下拿下了马来岛、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关岛、缅甸等多个地区。日军在南方作战打出了闪电战,可此时美国的军队不是吃素的,美国迅速展开反攻,于是日军和美国在太平洋上展开争夺。
那么此时的国内日军如何呢?相持阶段下的日军,需要得到足够的物资补充,才能够和我军对战。所以本就在中国流连不利的日本,在南方作战中遭到牵扯。
(日军)
可以说在1937年之后,当中国开始团结,开始寻找抗日的同一路线之后,日军的整个进度都是停滞不前的。哪怕当下抢走的高地、城市,没多久我军依然能够抢回来。加上日军在长久的消耗战下资源匮乏,还源源不断地从日本运输更多的士兵。
许多士兵都是平民征兵赶鸭子上架,他们的实力此时就有了很大的下降。1943年随着法西斯国家意大利的投降,这时候的德意日的轴心国结盟,就显得那么摇摇欲坠了。
1943年,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开始了全面反攻,很快在缅北、滇西等地方的远征军也展开了反击。在面对强大的中国压力,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最终在德国投降后,日本也只能走向战败加投降的命运。
参考资料
1938,“抗日战争是持久[OL].新华网,2021-04-15
张建祥. "1938年武汉保卫战概况." 历史教学 11(1985):35-3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