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本•拉登有多狠?小13岁情人:为了活命,我必须假装自己爱上了他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右上方的“关注”,我们将给您带来更多优质好文,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5月1日凌晨1时,荷枪实弹的美军海豹突击队,悄无声息的潜伏入了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城郊的一栋别墅。

万籁俱寂之中,伴随一阵猛烈的枪声,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重重倒在血泊里,一袭白袍被鲜血染红。

作为美方认定的“9·11恐袭事件”策划者,美国政府投入1.3万亿美元资金、耗费10年时间,终于将其伏法。

本·拉登死亡的消息传开以后,美国是举国欢庆,无数民众自发涌上街头,举行庆祝活动。

一位叫做科拉·波夫的畅销书作家,更是尤为庆幸的舒了口气。

因为过去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科拉一直遭受着本·拉登的追杀,时刻处于提心吊胆之中。如今拉登已死,她才终于得以摆脱死亡威胁。

科拉与拉登之间究竟有何瓜葛?为何会被追杀呢?

见色起意,开启一段孽缘

1970年,科拉·波夫出生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丹。传言说,她是一位索马里公主的女儿。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科拉在9岁那年被一对黑人夫妇收养,并于1993年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科拉从小就大胆自信、敢想敢做。1996年,心怀演员梦想的她,孤身一人来到摩洛哥闯荡。

这个号称“北非花园”,拥有海岸、沙漠、戈壁、高山等如梦似幻的自然风光,和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的国家。是《碟中谍》、《埃及艳后》、《权力的游戏》等经典影视作品的背景舞台,向来深受好莱坞导演青睐。

科拉希望能在这里寻求圆梦的机会。奈何事与愿违,这个决定竟给她的人生,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科拉与男伴在摩洛哥马拉科奇市的一家餐馆里约会。两人情投意合,聊得非常开心,几乎都要戳破暧昧那层“窗户纸”,确定恋爱关系了。

沉浸在幸福中的科拉,不自觉地扬起了明媚动人的微笑。此时的她还没察觉到,不远处有一双贪婪的眼睛,已经盯上了她。那正是本·拉登。

本·拉登从小生活在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是一个极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

在他10岁那年,以色列击败阿拉伯军队,大肆占领巴勒斯坦,对穆斯林实施了残忍的屠戮与欺压。

“我们出生于被占领时期,我们生长的年代充斥着对穆斯林强加的屈辱。”这是1988年本·拉登的一段讲话。

外敌入侵的童年阴霾,以及狂热的民族情怀,让本·拉登早早立下人生目标:驱逐外侮,实现阿拉伯世界统一,恢复昔日帝国荣光。

正因如此,1979年苏联挥兵入侵阿富汗之际,本·拉登毅然抛下一切,成立基地组织、组建阿富汗义勇军,殊死抵抗。

1990年萨达姆发动科威特战争,进而向沙特进军时,本·拉登又主动请缨前去迎战。

不料,沙特政府将本·拉登拒之门外,径直向美国求援,甚至允许美军在“伊斯兰教三大圣地”的麦加、麦地那驻军。

明明是阿拉伯国家的内战,当权者却引狼入室,还将他们浴血奋战、拼命守护的国土,拱手“送”给美国。这彻底激发了本·拉登的血性与怒火。

本·拉登清楚,继苏联之后,美国俨然成为了阿拉伯世界最危险的敌人。要想成就帝国大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铲除美国这个隐患。

就这样,为“保家卫国”诞生的基地组织,彻底向恐怖组织转变。利用汽车炸弹和人体炸弹,其实施了数不清的恐怖袭击,血债累累。

而因为罄竹难书的残酷暴行,本·拉登迅速恶名远扬。全球人民对他都是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1994年,沙特阿拉伯直接剥夺了本·拉登的公民资格。他本想在苏丹重建基地组织、东山再起,却也很快被驱逐出境。

1996年时,本·拉登正在四处流亡的路上。当然,他丝毫没有如“阴沟老鼠”般躲躲藏藏,依旧高调、恣意妄为。

在马拉科奇市的那家餐馆里,对年轻漂亮的科拉“一见倾心”后。本·拉登当场派人把科拉“请”到身边,陪他聊天谈笑。

整个过程仅持续了5分钟。看着对方散发出的阴冷杀气,和黑漆漆的枪口,科拉虽惊出一身冷汗,却也只把这当作了一个恐怖的小插曲,过去便过去了。

她万万没有料到,这次短暂会面,竟只是一盘“开胃菜”。当天晚上,本·拉登带着几名手下闯入科拉下榻的旅馆,强行侵犯了她。

随后,科拉又被绑到拉·迈森·阿拉比旅馆,整整囚禁了6个月之久。那是她整个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忍辱负重,发现拉登新面目

“奥萨玛是一个怪物,我不想和他在一起,我是他的囚犯。但我为了活命,我必须假装自己爱上了他。”这是科拉后来对本·拉登的评价。

被囚禁之初,科拉深感愤怒与耻辱。她不愿做情妇、忍受本·拉登的侵犯,千方百计找机会逃跑,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为了折断科拉的翅膀,本·拉登甚至让人在她的牙齿上,安装了定位芯片。任凭科拉跑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他的五指山。

科拉不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拗性格。她没有继续硬碰硬,而是选择委曲求全,以便寻求能够活着脱身的方法。

毕竟本·拉登实在太过残暴。像是有一次,科拉只是在他祈祷时,不小心开口说了一句话,就招来了一顿毒打,浑身伤痕累累,好几天下不了床。

科拉害怕,倘若真激怒了本·拉登,自己恐会死无葬身之地。还是得冷静下来,从长计议。

也就是在此期间,科拉意外发现了本·拉登迥乎不同的一面。

“暴君”、“刽子手”、“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这些是本·拉登留给大众的一贯印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本·拉登就是一个张牙舞爪、青面獠牙的形象。恰恰相反,从小养尊处优,且接受最优质教育的他,生活中十分低调有教养,一举一动彬彬有礼,说话也轻声细语。

关键在于,他对自己人很好,至少对于爱人如此。

在一夫多妻制的沙特阿拉伯,本·拉登一共娶了5个妻子,另有3个被公诸于世的情人。

1974年,17岁的本·拉登听从父母之命,与年仅14岁的表妹纳伊瓦联姻。两人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虽没有激情四射的爱火,却始终感情深厚、相敬如宾,共同生育了11个孩子。

本·拉登的第二段婚姻,同样夹杂着些许强强联合的利益因素。对方名叫赫蒂彻,出生于沙特著名的名门望族沙里夫家族。要知道,这个家族的先祖可是先知穆罕默德,单单这个身份对本·拉登的吸引力,就不言而喻。

都说,想要让感情长时间保鲜,两个人之间需要有共同话题。不知是出于理智的考量,还是遵循同类相吸的定律,本·拉登格外钟情于文化水平较高的知性女性。

包括在吉达某女子学校任职的赫蒂彻在内,本·拉登有3位妻子都是老师。第3位妻子哈丽雅.萨巴,是聋哑儿童学校的教师;第4位妻子西哈姆,文化水平更高,经常帮本·拉登编辑演讲稿。

最后一位阿迈勒·萨达则来自也门。传言称,这宗婚姻是阿迈勒的父亲为了巩固也门和本·拉登的关系,而特意安排的。

本拉登和阿迈勒

当时阿迈勒才17岁,非常的青春洋溢、美丽动人,所以格外受本·拉登宠爱。另外4位还因为本·拉登没有雨露均沾,一度对阿迈勒心生妒忌。

只不过,家中红旗不倒,也不耽搁外面彩旗飘飘。

和萨达姆、博卡萨、伊迪·阿明等暴君一样,本·拉登也坐拥很多情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美国演员珍娜·迪万,有着“黎巴嫩最美丽女人”之称的梅·哈丽丽,以及曾摘得“哥伦比亚小姐”桂冠的瓦莱莉·多明古兹。

但与众不同的是,本·拉登对待妻子和情人,出奇的“温和与宽容”。

作为对比,乌干达前独裁君主伊迪·阿明,在意外撞见一个情人交往男友后,直接下令将二人处死并肢解。

为了杀一儆百,伊迪·阿明还烹饪了情人的四肢,在妻子和孩子面前一口口吃掉,告诉他们这就是背叛自己的下场。

伊迪·阿明

而2006年珍娜·迪万官宣恋情时,本·拉登却没有暴怒、没有找麻烦。他只是烧毁了所有关于珍娜·迪万的照片,默默结束了这段关系。与梅·哈丽丽同样是好聚好散。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月1日海豹突击队闯入别墅时,阿迈勒第一反应竟是扑向美军,用血肉之躯阻挡枪口,以掩护丈夫逃跑。

如若本·拉登在平常生活中,也那般残忍、暴戾、手段阴毒,想必阿迈勒应当不会对他用情至深,要以命相护。

虚假作秀,成功逃离牢笼

总之,随着了解的加深,科拉隐隐意识到,本·拉登通常不会无缘无故地发怒、施暴。只要顺着他来,让其放低戒备,对于逃亡大计,无疑有百利而无一害。

就这样,科拉强压下内心的排斥,开始学着言听计从、柔情蜜意。仿佛摇身一变,成为了患上斯德哥尔摩的痴心情人。

这一招可谓卓见成效,按照科拉自己的说法:

“4个月中,奥萨玛经常过来和我发生性关系。我不得不陪他出去打猎、钓鱼,也因此认识了他的许多朋友,包括他的医生和扎瓦赫里。”

要知道,扎瓦赫里可是基地组织的首席战略家兼二把手。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后,他更是成为了新任领导人。

足以可见,本·拉登对身边人的戒备,似乎真的不高。

得益于此,随着新鲜感的消失,本·拉登渐渐将科拉抛之脑后,她终于重获了自由。

科拉被解除了监禁,得以在一定范围内来去自如。她不急不躁,丝毫没有轻举妄动,始终以“安分守己”的面貌示人,由此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自由度。

1998年,趁着本·拉登一边组织、培训“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一边策划轰炸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等恐怖袭击,忙得抽不开身。科拉终于寻到机会,成功脱离牢笼。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按照本·拉登对待5个老婆和其他情人的一贯态度,早已对科拉丧失兴趣的他,似乎不该有太大反应。

但现实却是,科拉逃跑不久后,便接到了本·拉登亲自打来的恐吓电话。那头,他恶狠狠的威胁说:“我要是有时间的话,会亲手撕裂你的喉咙。”

此后10多年间,哪怕本·拉登自己身陷囹圄,四处躲避美国追捕。他都从未停止过对科拉的追杀。

无法容忍背叛自然是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科拉踩中了本·拉登的雷区。

科拉是一个很坚强的女性,1998年经由西班牙辗转回国后,她没有被这段黑暗经历打击得一蹶不振,而是努力走出阴霾。

科拉拿起纸笔,开始尝试写作,还与一名飞行员相爱,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眼看人生好不容易回归正轨,没曾想磨难再次来袭。

2001年9月11日,那两架撞毁五角大楼、双子大厦的飞机,不单单让整个美利坚都陷入极端恐慌与愤怒中,也击碎了科拉平静的生活。

或许是想转移民众的注意力,美国政府公开了科拉“本·拉登情人”的秘密。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唾骂声将科拉一家吞没。激进民众怒斥科拉不配为美国人,要求开除其国籍。

无良媒体更是借机大做文章,声称科拉年仅5岁的儿子是她和本·拉登的私生子,导致无辜的孩子遭受跟踪、霸凌,被迫从洛杉矶小学退学。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科拉清楚,全美人民已然将自己当作了出气筒,无论怎么解释,都只会是火上浇油。

她强压下满心的委屈,默默承受一切。直到2005年8月,随着《失落女孩日记》出版,科拉才第一次揭露“自己并非心甘情愿做拉登情妇”的真相。

不仅如此,科拉还陆续曝光了本·拉登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他古怪的习惯、他创作诗歌的天赋、他对萨达姆的痛恨,和试图暗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阴谋。

乃至于,他对美国著名歌星惠特妮·休斯顿的狂热爱意。科拉爆料称,本·拉登曾多次表示,甘愿一掷千金只为去美国见惠特妮一面,还提前准备了位于苏丹首都的一幢豪宅作为礼物。

惠特妮·休斯顿

本·拉登收集了非常多惠特妮的杂志、海报,以及“冒牌惠特妮”出演的情色影片。总之就是对惠特妮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欲望”。

本·拉登向来十分低调,又处于躲避追捕的关键时期。毫无预兆的,他的“黑历史”被科拉通通曝光,引发热议。于情于理,本·拉登怎可能不大发雷霆,恨不得将其扒皮抽筋。

值得一提的是,科拉接连出版了6本书。除了本·拉登之外,她还谴责了苏丹残留的奴隶制度,以及非洲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为此,科拉还被苏丹“民族伊斯兰阵线”组织下达了追杀令。

而对于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揭露社会问题的做法,科拉给出的解释是:拉登还活着,随时可能派人杀害她,她想要抓紧时间告诉智慧的黑人妇女们,她所知道和经历的一切。

万幸,在暗杀计划得逞之前,本·拉登先命丧黄泉了。

尽管至今为止,科拉依旧没能彻底摆脱本·拉登的阴影。就连受邀为NBC电视剧《我们生活的日子》撰写剧本,都因身份敏感不能留名。

但一切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科拉已然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非裔作家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与喜爱。所有的伤痛也终将被时间治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事关波兰领空无人机事件!美国务卿:“不可接受”!特朗普:“可能是失误”!中国代表:各方保持克制

事关波兰领空无人机事件!美国务卿:“不可接受”!特朗普:“可能是失误”!中国代表:各方保持克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07:27:53
远超欧美!中国造出全球首台相控阵CT,成像清晰度堪比解剖

远超欧美!中国造出全球首台相控阵CT,成像清晰度堪比解剖

策略述
2025-09-12 15:46:15
事态严重了,日本连开3枪,蔡英文已离岛,解放军通牒发往东京

事态严重了,日本连开3枪,蔡英文已离岛,解放军通牒发往东京

梁讯
2025-09-13 22:58:34
曹德旺官司输掉后,怒斥审判长:你私下收了200万,以为我不知道?

曹德旺官司输掉后,怒斥审判长:你私下收了200万,以为我不知道?

萧竹轻语
2025-09-11 16:45:37
对话西贝超十年老厨师长:西贝没有预制菜,只有“工序前置”

对话西贝超十年老厨师长:西贝没有预制菜,只有“工序前置”

凤凰网财经
2025-09-13 22:46:20
对话西贝员工:客流减少50%,若不是员工我恨死罗永浩了!老板提到公开财务报表

对话西贝员工:客流减少50%,若不是员工我恨死罗永浩了!老板提到公开财务报表

超角度
2025-09-13 23:00:16
当着193国的面,中方把卡塔尔被迫咽下的话,一股脑全说了出来

当着193国的面,中方把卡塔尔被迫咽下的话,一股脑全说了出来

小涛叨叨
2025-09-12 16:24:27
“十三太保”争座次,为保障公平“苏超”下两轮各场同时开球

“十三太保”争座次,为保障公平“苏超”下两轮各场同时开球

澎湃新闻
2025-09-14 09:12:28
徐文龙,被查

徐文龙,被查

鲁中晨报
2025-09-14 10:07:09
一句话的信息量能大到什么程度?网友: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句话的信息量能大到什么程度?网友: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4 00:10:03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最喜欢的是一种人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最喜欢的是一种人

红梦史说
2025-09-14 06:40:02
1米92的潘展乐和张子宇惊喜同框,瞬间变最萌身高差

1米92的潘展乐和张子宇惊喜同框,瞬间变最萌身高差

懂球帝
2025-09-14 09:03:22
一夜之间,西贝开始炒菜,后厨现场被直播,记者试吃表情一言难尽

一夜之间,西贝开始炒菜,后厨现场被直播,记者试吃表情一言难尽

暖心萌阿菇凉
2025-09-12 20:59:27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徐昊、管亚光被查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徐昊、管亚光被查

鲁中晨报
2025-09-13 22:06:03
20万人在线围观昔日浙江首富直播跳舞:人在低谷,不要谈面子

20万人在线围观昔日浙江首富直播跳舞:人在低谷,不要谈面子

洞见
2025-09-13 21:10:21
罗永浩称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

罗永浩称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00:12:21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23:55:07
乌克兰4大战区发表联合声明,俄媒披露最无耻的“叛徒”

乌克兰4大战区发表联合声明,俄媒披露最无耻的“叛徒”

史政先锋
2025-09-13 19:50:48
许家印和恒大歌舞团两个私生子的瓜!

许家印和恒大歌舞团两个私生子的瓜!

七叔东山再起
2025-09-13 21:00:31
假如诺和诺德真把天津工厂连根拔起,得有多少张饭碗瞬间碎一地?

假如诺和诺德真把天津工厂连根拔起,得有多少张饭碗瞬间碎一地?

花心电影
2025-09-13 09:46:14
2025-09-14 13:07:00
历史一鉴 incentive-icons
历史一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563文章数 65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娱乐要闻

彪悍那英,大女人与旧妻子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亲子
时尚
艺术
房产
公开课

亲子要闻

这妈妈太聪明了

衣服“买精不买多”,日常准备这几款单品,简单舒适又大方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世界冠军×人居升阶」白鹅潭CLD封面,实力馥见人生新高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