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与日本侵略者血战,付出了年轻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悲歌。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为众人所熟知,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名战士不愿被敌人俘虏壮烈跳崖。
一些人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了解不够全面,认为他们都牺牲了,事实上有两人奇迹生还。新中国成立后,一人选择在家种地谋生,一人享受师级待遇。
狼牙山五壮士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八路军敌后抗战,给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1941年秋,日军调集七万余人,对华北各大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一时间八路军的压力非常大。
三千多名日伪军进攻狼牙山地区,企图将那里的八路军及地方党政机关一举消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八路军主力不得不转移。
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晋察冀军区某部7连决定留下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以及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共五人负责阻击任务,掩护大部队。
为吸引日伪军大部队,五位战士边打边退,将他们引向狼牙山,然后利用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层层阻击,放倒了不少敌人。
五位战士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后,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顺着计划好的路线追上主力部队,安然撤离,另一条是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那里三面悬崖峭壁,是一条绝路。
可敌人紧跟其后,如果贸然与连队会合,很容易暴露主力的位置。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主力的位置,班长马宝玉与战友商议后决定上棋盘陀,继续为主力转移争取足够的时间。
做出这样的决定,五位战士都已经没有退路了,抱着必死的勇气和决心。马宝玉带着4名战友义无反顾向顶峰棋盘陀走去,向紧随其后的日伪军射击,子弹、手榴弹打光后被逼到绝境。
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日伪军从三面包围,另一面是悬崖峭壁。敌人见八路军战士退无可退,露出了阴险的笑容,正准备抓活的。
突围无望,班长马宝玉不愿成为敌人俘虏,第一个跳下悬崖,其余四位战士也昂首挺胸,从容地从悬崖边跳了下去。
当日军追到顶峰,看见与他们激战多时的八路军战士仅仅只有五个人,且全部选择跳崖。于是,这群“武士道”的信徒面朝五壮士跳崖处折腰,鸣枪致敬。
五壮士跳下悬崖的那一刻,相信他们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没有给自己留活路。幸运的是,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半山腰的树枝挂住了,奇迹生还了,但都摔成重伤,经过救治后重返部队。
两位幸存战士的发展如何?
1944年,宋学义复员转业,来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担任农会主席,并且与贫民的女儿李桂荣结婚生子。
三年后,河南泌阳解放了,宋学义带着妻儿回到家乡务农。回乡后,宋学义非常低调,不对外谈起自己的英雄事迹,起初乡亲们只知道他是负伤转业了。
由于长途迁徙,再加上战争年代档案资料保存的不够健全,此后的几年里,宋学义“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成为普通百姓的一员,在家与妻儿务农为生。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找到宋学义,对他进行宣传表彰。此后多年,宋学义本来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甚至被毛主席邀请到中南海吃过一顿饭,可他不愿意跳出农村去城里当官,选择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乡亲们的推举下,宋学义担任村支书,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深受当地群众的尊敬。
葛振林重伤痊愈后,身体情况允许他留在部队参加战斗,抗日战争结束后又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全身多处负伤,被部队评为三等甲级伤残。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葛振林在湖南任职,相继担任过衡阳市人武装部副部长,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务。
1966年,由于战争年代受伤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了,葛振林向上级申请离岗休息获得批准。八十年代,葛振林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安享晚年。
葛振林和宋学义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