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里,吃上一瓣冰镇西瓜,再来一个自己喜欢的综艺。那就是不能再幸福的事儿了。但为什么在沙漠里,有一种西瓜遍地都是,却无人敢吃呢?
西瓜作为夏日消暑必备的水果,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而且品种繁多,其中,尤其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东台等地最为有名,其中甘肃兰州和新疆的西瓜产量最多,因为他们那里的昼夜温差较大,产出的西瓜十分的甜,是极好的西瓜产地。
西瓜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寒,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是24~30℃,根系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是30~32℃。西瓜耐旱、不耐湿,其适应性强,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为最佳。而沙漠这寸草不生的地方,为何会长出西瓜这种含水量十分多的植物呢?实际上,沙漠里的西瓜和我们平常说的西瓜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它们只是长得很像而已。
沙漠里的这种瓜真正的名字是什么?
沙漠里的这种瓜,它真正的名字叫做“药葫芦”,或者是“药西瓜”。当然也会有人管它叫“毒西瓜”。因为它和我们平常吃的西瓜长得很相似,所以单从外表很难辨认出来。
成熟的“药西瓜”果皮呈暗黄色,瓤结实,呈白色,味苦。人们经常用它来治疗胃病,或者制作成泻药,所以我们把它叫做“药西瓜”。其实“药西瓜”更像是哈密瓜和西瓜的嫁接产物,它们淡绿色的纹路不是普通的波浪状,而是呈碎花状,没有纹路。
“药西瓜”为何无人敢吃?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药西瓜”是一种藤本有毒植物,从表皮到内里都是有毒的,经常在沙漠中穿行的游客们都应该知道,在未做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地去触碰“药西瓜”,更不能食用。“药西瓜”的毒性是5级,一旦不小心吃了这种“药西瓜”,若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能挺过去,那就还有救的希望,轻则头痛腹泻。若是没能挺过去,那便会肾脏衰竭,不治而亡。
若是不吃,仅仅是触碰的话,它的汁液也是有毒的。“药西瓜”的汁液带有一定的腐蚀性,我们人体的皮肤触碰到的话,就会造成损伤,导致表皮溃烂。所以,经常在沙漠中穿行的旅人和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无论有多渴,都不会去触碰这种“药西瓜”。
“药西瓜”真的一无是处么?
虽然“药西瓜”的果实里有毒素,但是我在前面也说了,人们也经常将它药用。在维吾尔族民间药材中,它确是一味重要的中药药材。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其叶、根、皮均可入药,人们常将它用来消肿止痛。此外,用度数高的酒浸泡“药西瓜”,然后再用来用药,还可治疗风湿痛。而且,它还是一种天然的杀虫剂,是制备杀虫剂的首要选择。
如果不认识“药西瓜”的人不小心触碰或者食用了它的话,那就要喝大量的牛奶来解毒,服用止痛药,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所以在外面看到了野西瓜和其它野生植物,最好也不要轻易触碰甚至食用!对此,你有哪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