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农村厕所,大多数人的第一感受就是脏乱差臭。 农村厕所问题不仅仅是气味难闻,更重要的是卫生安全隐患大。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多种。
近年来,我旗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制定了《奈曼旗2020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任务,扎实推进户厕改造工作。将农村户厕改造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 民生工程 ,纳入乡村振兴 、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
大沁他拉镇沙日塘村是2019年的厕所改革试点村,如今,全村的户厕改造已经全部完成,村民已经开始使用新型的厕所,改造后的厕所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了解一下。
大沁他拉镇沙日塘村支书 徐诚:“我带你们看一下我们安装的改革厕所,这个厕所改造以后,非常实用。没有异味,用完以后,水堵着呢,不反味,使完了以后,用水一冲,一点味也没有,相当卫生。”
徐诚家的卫生间里通风透光,四壁贴有瓷砖,安上了水冲式坐便器相关设施设备,更加实用方便。房外一侧,建有三格式封闭化粪池,生活用水和粪便经过无公害处理,成为了农业用肥。
奈曼旗农牧局农村工作股股长 于明:“这个三格化粪池,是由两根过粪管组成的三格密封式化粪池。首先,第一个格是室内排污的,粪便到第一个格里储存、沉淀和发酵。经过第一个格发酵后,粪渣和发酵好的粪水,到第二个格里继续发酵。第二个格就是发酵的作用,发酵好以后,通过过粪管到第三个格里,第三格起到储存作用。到第三格以后,就可以抽出来浇园子,是已经发酵好的粪液,基本上没有寄生虫和固体颗粒物了。”
传统室外旱厕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是过去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自“厕所革命”开展以来,昔日农村旱厕彻底“改头换面”,村民们对干净如新的卫生厕所赞不绝口。
传统室外旱厕
“改完厕所,用着非常方便,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儿用着相当好。老人去室外上厕所,有时怕磕着碰着,孩子在屋里还暖和,原来那厕所苍蝇多,到夏天气味难闻,改造以后卫生了,非常干净,非常实用。”徐诚说。
“小厕所,大民生”,据统计,每个人平均一天要上6-8次厕所,人的一生当中大约有3年的时间都是在厕所中度过的。健康卫生的如厕环境与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减少道肠道寄生虫,皮肤病等疾病。
据了解,我旗“厕所革命”行动根据地区情况推行两种模式,即水厕和旱厕。“水厕在奈曼旗北部推行,因为水资源还比较丰富,有自来水,水厕就能实施下去。南部山区缺少水资源,没有自来水,所以水厕在南部山区推广不了,所以把南部山区全部改造成新型的双坑交替式旱厕,同样也达到了卫生厕所的标准。”奈曼旗农牧局农村工作股股长于明说。
厕所是丈量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厕所虽小,却是民生的镜子。从蚊蝇乱飞的旱厕到家里干净亮堂的卫生间;从鸡鸭牛粪臭烘烘到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厕所革命”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发生着变化,为我旗乡村发展提升了“颜值”,为村民生活增加了“品质”。
农村厕所改造推动了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更新了卫生观念。随着厕所改造工程深入推进,群众的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也在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民欣然接受了水冲式厕所。
据了解,2020年我旗共完成厕所改造30195户,完成通辽市下达的三年改厕27663户建设任务,全旗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2.4%,群众满意度达到100%。计划2021年完成15000户,使全旗厕所改造率达到43%。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图文:翟雅楠 毕力格
编辑:李美琦
审核:李文静
终审:于洪峰
王爱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