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哥伦比亚作家对北京最称奇的竟是这项“发明”)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黄勇贤)站在北京街头,第一次来中国参加文学交流活动的哥伦比亚青年作家安德雷斯·费利佩·索拉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中国人怎么穿着“睡衣”骑摩托车?
其实,他说的“睡衣”是北京冬天骑车出行的人穿在身上或挂在车前的挡风被。
了解到这些各式各样、花哨艳丽的“睡衣”的真正作用后,29日刚到北京的费利佩讶异地说:“我觉得这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北京的冬天很冷,很多骑车出行的人都穿着或者在车前挂一件挡风被御寒。近年来挡风被的设计越发时尚,成为北京街头的一道奇特风景。
197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费利佩,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经常戴着一副圆框眼镜,透着一股书卷气。
与波哥大四季如春的气候相比,11月末北京的寒冷是大多数哥伦比亚人无法想象的。而这些穿梭在北京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在波哥大更是“稀罕物”,更不用说穿在骑车人身上的各式“睡衣”了。
费利佩是哥伦比亚新生代知名作家,也是一位媒体人,长期从事采访报道和编辑工作。近年来他致力于文学深耕,收获颇丰,2015年获得哥伦比亚文学大奖——国家图书馆大奖。他在中拉文化交流不断升温的时刻来到北京,与中国学者、外语学院学生和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带来了遥远的南美安第斯国家最新的文学信息。
费利佩在韩国生活了四年,亚洲国家中还去过日本。他说,他对日本文学有所了解,因为参加过日本和泰国举办的一些文学研修课程。
那些年间,他很少外出旅行,因为他想过一种安定的生活,以便集中精力完成他手头的两部作品。
他说,现在工作已经稳定下来,是时候多来中国了。
尽管在北京只有两天的停留时间,但他对这个国家的好奇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巅峰程度”:“我品尝了松鼠鳜鱼,我对烤羊肉串真的喜欢得发疯。我要好好逛逛这个城市,寻找最好的烤串店。我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渴望了解一切、亲眼观看一切的感觉了!”
哥伦比亚是一个文学资源丰富的南美国家,出过众多国际知名作家,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自19世纪起,哥伦比亚文学就开始凸显出其独特性,此后诸多作家及优秀作品更是催生出哥伦比亚文学的新活力。
对费利佩来说,他进入媒体行业工作,是一种偶然,但从事文学创作,却是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他在波哥大安第斯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文学,毕业论文是关于北美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作品研究,题目是《你喝酒了没有?》。
《救我,乔·路易斯》是费利佩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其最近的作品《钢索上的韩国素描》获得2015年哥伦比亚叙述类作品图书馆大奖。其他重要作品还有《乌鸦兄弟》和《最低工资,无以为生》等。
费利佩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是打开了一扇只有他自己能够进出的大门。“其实,马尔克斯之后的哥伦比亚作家,很多人都在刻意模仿他的作品风格,但鲜有成功者。”
费利佩解释到,马尔克斯的作品是唯一的、独特的,许多有所成就的哥伦比亚作家都意识到,摆脱马尔克斯的“魔力”影响,是挽救他们自己文学创作的唯一道路。
“紧随马尔克斯的下一代作家,在如何摆脱他的影响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这就像一个孩子想和自己的父亲争论,或者与自己的影子争斗一样不容易。但在我这一代的作家里面,我没有感受有这种(与马尔克斯)争夺影响力的必要。”他说。
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的文化交流近年来日益频繁。费利佩作为哥伦比亚知名青年作家,在中拉文化交流年来华参加文学交流,对增加中国文学爱好者对拉美文学,尤其是对哥伦比亚当代文学的了解,不啻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他说,直觉告诉他,他与中国文学爱好者们不久之后会再相逢。“我住在首尔,我确信,今后会更多地来中国,让中国读者能够了解我的作品。我想,作为一名生活在亚洲的拉美人,我的作品的独特视觉,也许会让他们很感兴趣。”
(原标题:哥伦比亚作家对北京最称奇的竟是这项“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