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科技 > 网易科技 > 正文

9月5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川大"脂肪克星"进入人体临床

0
分享至
核心提示
  • 01 你是否好奇,为何人越老越容易“发炎”?《自然·衰老》的一项新发现可能找到了元凶。科学家在小鼠脂肪组织中,首次识别出一种仅在年老时才出现的“促炎”免疫细胞,它可能是导致慢性炎症的罪魁祸首。
  • 02 地球是否已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别急着下结论。一项发表于《PLOS Biology》的新研究挑战了这一流行观点。通过分析近五个世纪的数据,研究者发现物种灭绝率远低于75%的“大灭绝”阈值,且主要集中于脆弱的岛屿物种。然而,反对者认为,仅关注物种“消失”忽略了种群数量锐减的灾难性后果。
  • 03 告别“白色污染”,未来可期!日本神户大学团队利用基因改造的大肠杆菌,成功高效合成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超级塑料”PDCA。这种源于生物的创新材料,不仅强度、耐热性等物理性能足以媲美甚至超越广泛使用的PET塑料(如饮料瓶),还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真正实现绿色循环。
  • 04 还在为减肥副作用烦恼吗?四川大学的科学家带来一个好消息:一种由绿茶、维生素E和海藻制成的可食用“脂肪海绵”即将进入临床试验。这种微珠能轻松混入奶茶或甜点,进入肠道后高效“吸附”并排出膳食脂肪。动物实验显示,它不仅能让高脂饮食的大鼠减重17%,且没有现有减肥药常见的肠胃副作用。

9月5日(星期五)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科学新发现:衰老相关炎症元凶,竟藏在小鼠脂肪组织中

科学家在小鼠脂肪组织中发现一种新型免疫细胞,该细胞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而同一组织中其他免疫细胞则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这一发现为理解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变化提供了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杂志上。

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及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年轻和年老小鼠内脏脂肪中的巨噬细胞进行了系统分析。他们共识别出13种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并发现其分布和数量随年龄和性别出现显著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种以往未知的巨噬细胞亚群仅在老年小鼠中出现,且高表达多种炎症促进因子和衰老相关信号分子,提示它可能直接推动“炎性衰老”进程。

研究还发现,位于神经周围的巨噬细胞通过伸出细微突触与周围神经形成结构连接,可能在维持神经稳态和调节脂肪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实验表明,移除年轻小鼠体内的这类细胞会引发炎症反应加剧和脂质分解障碍。

专家认为,该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复杂调控作用,为未来开发针对年龄相关炎症和代谢疾病的有效疗法提供了潜在靶点。耶鲁团队下一步将深入研究新型炎症巨噬细胞的发育来源和作用机制,以期推动相关转化医学进展。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第六次大灭绝是否已来临?研究称定论尚早

关于地球是否已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科学界仍存在显著分歧。一项最新研究基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库,对近5个世纪以来超过16.3万个物种和2.2万个属的灭绝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哺乳动物属级灭绝比例低于2%,全部物种类群的属级灭绝率未超过0.5%,远低于科学界公认的“大灭绝”事件需达到75%物种消失的阈值。该研究最近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杂志。

该研究指出,已发生的物种灭绝事件具有较强的分类与地理集中性:多数灭绝属集中于哺乳动物和鸟类,且约75%为岛屿特有种。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灭绝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人类早期开发活动(如岛屿殖民)对特有种的冲击构成历史灭绝主因,但不一定预示未来的大尺度灭绝。

然而,多项先前研究提出反对意见。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相关团队认为,仅以物种最终灭绝为判据,可能严重低估生态危机的实际程度。种群规模的快速崩溃(如全球昆虫数量锐减)同样具有灾难性生态后果,且更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与人类文明存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者强调,在传达生物多样性丧失事态时,必须兼顾科学准确性与公共信任。

科学界的共识是:无论是否冠以“大灭绝”之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加速丧失,亟须跨尺度、跨类群的保护干预与政策响应。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塑料污染终结者?新型生物塑料强度远超PET且可完全降解

塑料的耐久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而生物可降解塑料则常常面临性能或成本上的短板。近日,一项发表于《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的研究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日本神户大学(Kobe University)的生物工程团队成功利用改造后的微生物,高效合成了性能卓越的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DCA(吡啶二甲酸),为未来绿色材料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该项研究的核心创新在于其独特的“生物合成路径”。与大多数仅由碳、氧、氢构成的生物基塑料不同,PDCA分子中含有氮元素,这正是其获得高性能(如高强度、高耐热性)的关键。研究团队没有采用传统的化学合成法(易产生有害副产物),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精密设计大肠杆菌的细胞代谢网络,使其能够像“细胞工厂”一样,直接以葡萄糖为“食物”,高效地将氮元素整合进分子骨架中,“从头开始”清洁地合成PDCA。

最终,团队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了PDCA的高浓度生产,产量达到了以往报告的7倍以上,且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不必要的副产物,纯度极高。

PDCA材料在降解性上表现优异,其物理性能却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广泛应用于饮料瓶和纺织品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打破了“环保必然牺牲性能”的固有印象。

尽管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面临成本优化等挑战,但这项研究无疑为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未来,这种源于微生物的“超级塑料”有望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工程材料等领域,推动塑料产业走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减肥新宠?能放进奶茶里的“脂肪克星”即将进入临床

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创新研发出一种基于天然成分的减肥微珠,该成果将于2025年美国化学学会(ACS)秋季数字会议上正式发表。这项技术利用绿茶多酚、维生素E及海藻聚合物构建可食用微珠,能够在人体消化道内高效捕获并排出膳食脂肪,为体重管理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解决方案。

目前临床常用的减肥手术和脂肪酶抑制剂(如奥利司他)虽有一定效果,但常伴随胃肠道不适及肝肾功能损伤等风险。该研究通过模拟体外脂肪结合过程,开发出具有pH响应特性的微珠系统:外层海藻聚合物保护核心成分顺利通过胃部酸性环境,进入肠道后扩张释放,由绿茶多酚与维生素E主动结合部分消化的脂肪颗粒,最终通过生理过程排出体外。

动物实验表明,在高脂饮食大鼠模型中,服用微珠的实验组不仅体重显著降低(17%),脂肪堆积减少,还表现出更健康的代谢指标和更低的器官损伤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在提升粪便脂肪排泄量的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消化道副作用。

由于所有成分均符合食品级标准且获美国FDA认证,该微珠可方便添加于饮料、甜点等日常食品中。目前团队已与生物科技企业合作推进规模化生产,并通过华西医院伦理批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首批26名受试者已入组,预计一年内发布首期临床数据。该技术有望成为安全、普惠的体重干预新策略。(刘春)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关晓彤发泳装照,大尺度让人面红耳赤,这下跟鹿晗真的没戏了?

关晓彤发泳装照,大尺度让人面红耳赤,这下跟鹿晗真的没戏了?

冷紫葉
2025-09-08 20:25:03
“巨石”变成“小石头”,强森暴瘦脱相,医生发出健康警告

“巨石”变成“小石头”,强森暴瘦脱相,医生发出健康警告

失宠的小野猪
2025-09-06 20:48:45
台湾海军前舰长吕礼诗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出席九三阅兵是表达对先辈的悼念

台湾海军前舰长吕礼诗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出席九三阅兵是表达对先辈的悼念

环球网资讯
2025-09-08 07:21:10
金正恩视察朝鲜海军,取下军官帽子自己戴上,此举意义非凡

金正恩视察朝鲜海军,取下军官帽子自己戴上,此举意义非凡

微微热评
2025-09-08 16:42:08
小仙女白嫖外卖踹门后续:想赔钱了事,大哥称硬到最后,已被拘留

小仙女白嫖外卖踹门后续:想赔钱了事,大哥称硬到最后,已被拘留

青梅侃史啊
2025-09-08 09:07:22
波兰前主帅撤莱万队长+输芬兰后下课,莱万回归后平荷兰+复仇芬兰

波兰前主帅撤莱万队长+输芬兰后下课,莱万回归后平荷兰+复仇芬兰

直播吧
2025-09-08 15:52:38
央视曝光的荒唐骗局终于收网,涉案金额6.3亿,老百姓血本无归

央视曝光的荒唐骗局终于收网,涉案金额6.3亿,老百姓血本无归

毒sir财经
2025-09-08 16:04:24
4000万中年失业大军,他们将何去何从?

4000万中年失业大军,他们将何去何从?

经济学教授V
2025-09-02 18:42:04
阿根廷第五!世界杯夺冠概率榜出炉,巴西队进前二,葡萄牙上榜

阿根廷第五!世界杯夺冠概率榜出炉,巴西队进前二,葡萄牙上榜

祥谈体育
2025-09-08 11:41:15
赵本山儿子赵铁蛋因病去世,母亲悲痛欲绝!

赵本山儿子赵铁蛋因病去世,母亲悲痛欲绝!

营销报
2025-09-08 11:11:27
中央委员、正部级干部落马!10天内,这个市有6人被查

中央委员、正部级干部落马!10天内,这个市有6人被查

鲁中晨报
2025-09-08 16:57:05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李锦奇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李锦奇被查

政知新媒体
2025-09-08 12:13:47
A股:明天或将迎来强降雨

A股:明天或将迎来强降雨

生活中的栗子
2025-09-08 13:31:35
医生断言“活不过2岁”的郑州罕见病女孩,24岁“带伤出征”,开启西藏之行

医生断言“活不过2岁”的郑州罕见病女孩,24岁“带伤出征”,开启西藏之行

极目新闻
2025-09-08 12:18:17
原以为洪秀柱看了9.3大阅兵就会马上回台湾,没想到都第三天了!

原以为洪秀柱看了9.3大阅兵就会马上回台湾,没想到都第三天了!

花心电影
2025-09-08 08:02:57
北京8岁女孩少年宫失踪,失联7天给爸爸7次托梦:爸爸冰柜里好冷

北京8岁女孩少年宫失踪,失联7天给爸爸7次托梦:爸爸冰柜里好冷

古怪奇谈录
2025-09-06 10:25:06
中美冲突将爆发?俄专家:这一现象表明,美国已准备对中国动手

中美冲突将爆发?俄专家:这一现象表明,美国已准备对中国动手

混沌录
2025-09-08 23:05:09
曾风靡全国的骗局,被捧上神坛炒到天价,如今“白菜价”都没人要

曾风靡全国的骗局,被捧上神坛炒到天价,如今“白菜价”都没人要

法老不说教
2025-09-03 13:34:27
张庆伟出席朝鲜驻华使馆国庆77周年招待会

张庆伟出席朝鲜驻华使馆国庆77周年招待会

新华社
2025-09-08 21:52:01
俄外长看到普京访华住所陈设后开玩笑说:“拉布布在哪里?”

俄外长看到普京访华住所陈设后开玩笑说:“拉布布在哪里?”

鲁中晨报
2025-09-08 21:17:05
2025-09-09 00:24:49

科技要闻

王腾承认离开小米:犯了错,感谢雷总培养

头条要闻

柯文哲出来第一秒就瞄准赖清德:把台湾搞得四分五裂

头条要闻

柯文哲出来第一秒就瞄准赖清德:把台湾搞得四分五裂

体育要闻

二十年,属于詹姆斯和中国球迷的双向奔赴

娱乐要闻

2天5个瓜!个个离谱

财经要闻

千亿均和集团暴雷 建行等多家银行追债

汽车要闻

对话曹东杰:用智能重构越野 猛士M817的爆款逻辑

态度原创

家居
游戏
艺术
旅游
数码

家居要闻

低调优雅 极简日式风格

《无人深空》在线人数破11万:创10年来新高!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数码要闻

首发1999元!小米发布首款米家智能变压IH电饭煲4L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