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月
“我很紧张,好想把「大悦妈」那个人格逼出来,但我坐在这,我就是我,我就是刘大悦。”刘大悦认真地说道。
此时对话已经开始,刘大悦已经回答完了两个问题。如果不是刘大悦自己说出来,在与她的交流中,你其实是感受不到她的紧张的,更多的是她用自己特别的人格魅力,将这次交流变成了一场“朋友间的对谈”。
在2025克劳锐第9届新媒体生态大会,网易科技与千万粉丝创作者刘大悦进行单独交流,与她开展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在对话刘大悦前,网易科技通过她的各个社交账号了解了一下这位已经连续创作5年却依然年轻的“老创作人”,发现不论是她展示出来的哪一面,都是鲜活、有趣、可共情的。这与她的作品给观众的印象似乎有些不谋而合。
“我的粉丝很包容我,接受着类型多样的我,我希望通过作品带给他们温暖和力量。”当被问到粉丝与作品相关的问题时,刘大悦会真诚地表达对粉丝的感谢及对作品的期许。这一刻你会发现,这个女孩的眼里是有光的,她会因为粉丝的某条评论喜极而泣,会清楚的指出并现场分享是在哪条作品下的评论,似乎刘大悦是没有连续创作者的疲态的,她依然清醒的在意着、保留着作为创作者初始的那份激动,与她的粉丝们双向奔赴着。
在日常的创作拍摄中,刘大悦赋予自己独立话语权的地方仅仅在拍摄画面上,每个片段拍摄完成后,她都要立即查看手机回放,看看画面拍摄是否通过,是否需要补拍、重拍。但在内容创作过程中,则变成了从众,脚本里有意思的埋点是要大家共同举手表决的,如果多数人觉得没意思,那么就要进行替换。在对内容打磨上,刘大悦一直践行着“5+2”的工作流程,即:单期创作(含拍摄)5天+2天反复打磨内容脚本及剪辑。她说:“那两天的时间是必须留下的,是创作留白期也是打磨期。”
除了剧情大号外,刘大悦也创建了自己小号,不同的是她创建了多个角度的小号,搜索后你会发现,关于她自己创作团队也是有账号的,小号的内容比较随性,甚至团队出去玩剧本杀,也可以做到架台机器拍摄,直拍直出。“我们团队日常的氛围就是很欢乐,日常拍摄时我们经常因为太欢乐而NG,我想展示给大家看。做小号也是为了展现真实的自己去跟大家交流、跟大家拉近距离,展示更真实的我。”
喜欢唱歌的刘大悦将自己唱的歌发到视频账号里,反馈还不错,对此她很开心,觉得算是间接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面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刘大悦则表示自己要不断磨练演技,学习沉淀自己,才能有机会去到短剧和影视剧展示,自己要对粉丝和观众负责。
交谈下来,你会发现刘大悦是真诚、感性、善良的。“我是个敏感的人,一直在自我排解情绪,但后来我发现敏感没什么不好的。现在的我把想表达的情绪都放在作品里,在作品里演绎出另一个自己,有时候还挺爽的!”
或许正是因为刘大悦的敏感,让她更细致地观察、发现、挖掘,从而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温暖有力量的作品,希望刘大悦的作品不仅治愈着她自己,也能治愈每一位屏幕前的你。
以下是《网易科技》和刘大悦的对话实录,经由网易科技与刘大悦共同整理编辑。
问:您的每期内容从选题构思到最终完成拍摄和剪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您是如何保证内容质量的呢?
刘大悦:正常来说我的视频一套创作流程下来大概需要5天左右,但是我会多预留2天的时间,我会利用这个时间反复打磨我们的内容和后期,不断的去完善和优化。
问:你的创作比较有故事感和连贯剧情,有没有考虑向微短剧或影视剧跨界尝试?
刘大悦:个人还比较向往影视剧,像短剧和影视剧从前期剧本到拍摄周期每一个环节的难度以及专业化都是我们现在制作短视频的好几倍,因为其实做自媒体的话粉丝的包容度会更高,决定要往影视剧跨界发展,那肯定要以一个专业的演员要求自己,对于这个领域我是一个新人,我也没学过表演,得学习沉淀自己,也是对自己对粉丝观众负责吧,会是未来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问:从三方平台了解到,您的粉丝构成女性群体高达70%,您的作品也能精准抓住当代年轻人的痛点并融入到选题之中,您是通过哪些方式观察到这些痛点的呢?是怎么针对主要用户群体去做选题的呢?您有什么独特的技巧或方法吗?
刘大悦:第一个是大量搜集热点资料,现在大家都在表达什么,第二个是 自己观察自己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嘛,作品当中的内容也是我和团队小伙伴们从中探索出来的,平时可能对生活的观察更细致一些,可以把观察到的事物融入到我们剧情当中;我们用户群体大部分是18到30岁的女性,这类人覆盖大学生、职场、年轻宝妈这样的群体,那就可以做这些方向系列,我觉得没有什么独特的技巧,可能就是需要对生活细节敏感一些。
问:您除了主号之外还建设了小号,能和我们说说建设小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在运营主号和小号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精力分配的?您觉得小号对主号有哪些方面的帮助或影响呢?
刘大悦:之前是感觉跟大家的互动比较少,只有剧情,剧情里大部分都是角色嘛,是我又不完全是我,所以想创建一个小号去展现真实的自己去跟大家交流、跟大家拉近距离,希望大家喜欢我剧情的同时也能喜欢这个真实的我吧,精力分配肯定还是以内容大号为主嘛,其实没有把小号当做一个任务,更多还是想轻松的跟大家唠唠嗑。
问: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合作的品牌 ,您在合作过程中是如何持续创新合作内容和形式,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呢?
刘大悦:只能不断地创新创新再创新,包括我们在不断开展新的系列,就是为了让大家保持新鲜感,过程中也会非常积极地去沟通,去设身处地的感受品牌想要的效果。
问:您如何看待广告植入与内容原生性的关系?商务合作过程的内容创作怎样既不影响观众的体验感又同时保持内容的新鲜有趣。
刘大悦:我觉得这个是利用我们创作者自身的优势或者是对内容敏感性,达到品牌与内容相结合我可以理解是品效合一的一个状态,把内容和剧情表达的同时也帮助品牌完成了投放的目的。当然这两者兼顾肯定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还是有压力的,既想让粉丝沉浸在剧情内,也想把品牌的卖点合理自然地融入到剧情中,所以也很感谢广告主的支持和信任,包括粉丝们一直以来的喜爱。
问:2025年您在创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
刘大悦:新的一年想做一些有表达的内容,不单单的是给大家带来简单的快乐,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温暖和力量。比如说 当打工人回到校园这个主题,因为平时在跟大家聊,总会聊起想回到大学时候,而且在网上总能刷到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大家对这句话都很共鸣,就想从这个方向能不能延展一些有表达的内容,视频发布反响还挺好的,所以今年打算内容方向的重点往这方面去倾斜。
问:作为一位非常成功的创作者,您能否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新人分享一些在创作和经营账号方面的宝贵经验呢?
刘大悦:非常成功不敢当啊,真的不敢当,因为身边乃至整个互联网平台优秀的创作者有很多,我也是一点一点跟着大家学习起来的,我现在仍然是在学习内容创作的路上,我不能说教大家,只能说分享一些经验,就最根本的,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真实的才能更打动人心。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真切体会。像我们过去内容,有脑洞大开的,也有真实共鸣的,但其实都是以生活为本以观众为本的。不需要刻意的讨好观众,要真诚的靠近了解观众。
问:看到您的微博在23年4月10日分享了声波明信片“跟10年后的自己留下60s的话”的生活经历,了解到您是2020年开始在各平台成为创作者的,回顾这5年的经历,您会对5年前的自己,想说点什么呢?
刘大悦:小刘er!感谢你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