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1月28日报道:
1872年8月,为“求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李鸿章语)”,第一批幼童共计30人从上海港乘船前往美国,开启了长达9年的“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皆是其中的佼佼者。
内忧外患的时局,富国强兵的宏愿,将烟波浩淼、风高浪急的太平洋缩成了一张舆图。当时,中国有识之士苦寻救国之道,为改变中国命运开出多张药方,“幼童留美”是其中之一。今日之中国,早不是晚清之中国,然而中国篮球的处境,一度与晚清有几分相似。
姚明与中国篮协青少部部长薛云飞(左)
内忧: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试教育仍将在国内占有很大的市场,它无疑与姚明野心勃勃的校园篮球发展计划相龃龉。外患:日本崛起,澳新两国入亚,都冲击着中国在亚洲范围内的霸主地位。
姚明上任之后,为中国篮球的振兴和突破同样开出多张药方,新近发布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海外留学菁英计划(以下简称“菁英计划”)是其中之一。区别在于,前者是穷途末路方才被迫思变,而后者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菁英计划”旨在将优秀后备人才送往美国读高中,进而在美国校园篮球体系中升入NCAA甚至进入NBA。首钢篮球俱乐部的“国家篮球雏鹰计划”与“菁英计划”,同样是海外版的青训计划,但其运作略有不同。与此同时,游道篮球也在以社会办学机构的身份,涉足后备人才留学的领域。此三者之外,家庭曾经是输送后备人才出国的重要渠道,未来也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行业协会、职业俱乐部、社会办学机构、家庭,将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人才输送体系。
去美国做一名学生球员的妙处
为什么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把优秀后备人才送到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篮球水平最高的国度,他们的一些训练的理念、手段、环境都非常先进。”首钢篮球俱乐部总教练、“国家篮球雏鹰计划”总负责人闵鹿蕾解释说,“另外,美国高中生的比赛会有很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社区之间的,还有自由组队的等等。把我们的孩子送出去,融入他们的体系当中,有助于孩子们的篮球理念、技术水平、实战经验的提高,而且会跟国内有很大不同。”
詹皇长子布朗尼(中排右一)与他在AAU的队友们
在美国,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球员都可以在AAU(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的体系中参赛,这些赛事数量大、水平高,连詹皇的两个儿子都在打,显然可以很好地锻炼球技。而且,AAU是美国大学教练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打了AAU,说不定就会被哪位教练看中并收入麾下。如果不去美国,显然就没有AAU可打,也会与很多机会无缘。
在技术尚未定型,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高中阶段出国,更有利于球员接纳美国篮球文化,这比仅仅接受美式训练更为重要。如果有幸进入NCAA和NBA,高中时期的留学经历将提供很大的助力。
在前CBA球员、有过NCAA经历的尚平看来,与传统青训体系出来的球员相比,美国校园篮球出身的球员,不仅能获得西方国家的高学历,还能获得西方的思维方式,退役之后择业、就业的灵活性更大, “你的想法你的思维,在工作岗位上,都会给你很多便利的因素。”就算不做运动员,也能把国外先进的体育理念带到国内,促进体育行业的发展。
另外,“长板”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最高篮球水平,而短时间内,国内现有的青训体系不可能突破世界大赛第8的上限,校园篮球的发展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向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看齐,鼓励、赞助更多优秀苗子赴美留学,是完成突破的捷径之一。
在亚洲范围内令人胆寒的袋鼠军团
据RealGm统计(编者:或许与真实数据有细微出入),2018-2019赛季,在NCAA打球的澳大利亚籍球员有183名,新西兰籍球员47名,日本籍球员19名,中国台湾籍球员8名,中国大陆籍球员同样是仅有8名(整个历史上也不过25人而已)。
另据RealGm统计,目前NBA现役的澳大利亚籍球员共有12名(含双重国籍)。其中,英格尔斯、帕蒂-米尔斯、德拉维多瓦和本-西蒙斯有一个共同点:都出身澳大利亚体育学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简称AIS)。AIS成立于1981年,旨在为运动员及运动项目提供正确的服务、支持和专业知识。NCAA球队的球探和代理人,会不定期来这所学校选人。可以说,AIS为澳大利亚篮球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这背后,谁又敢说没有澳大利亚篮协的魅影呢?
艰苦出国路
中国篮球运动员赴美留学的道路,像中国篮球运动员的NBA之路一样艰辛坎坷。最早的时候,中国球员与NCAA之间并不仅仅隔着一汪浩瀚的太平洋,还有经济上的困顿、体制的藩篱、繁琐的手续和梦想上的自我设限。
尚平与戴姆勒波特卡位
中国第一个NCAA球员马健,在风头最盛的时候与篮协决裂,执意赴美追梦,精神可歌可泣,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职业生涯的颠沛流离。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马健的经历令人唏嘘扼腕,也令人对NCAA望而却步。
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王治郅、巴特尔和姚明纷纷在NBA立足,才重新燃起了一些篮球少年赴美留学的热望,尚平就是其中最早行动起来的人。2002年,年近19岁的尚平孤身一人在北京料理完与奥神队之间的“卖身式”合同,又在各有关机构之间跑了足足“三四个月”之后,终于踏上了大洋洲岛国新西兰的国土——由于“911”的关系,美国签证极其严格,所以被尚平率先pass。
彼时的新西兰,篮球尚未崛起,深感入错了门的尚平一心只想到最高的篮球殿堂锻炼,一年之后便启程回国,重新办理前往美国的手续,被拒签3次之后,终于成功登陆篮球之国,并最终在2007年圆梦NCAA。也算是为后来出国留学的球员们,探明了路况,常林、张兆旭都曾征询过尚平的意见。
“我自己从小比较有想法,喜欢NBA,梦想有一天到国外去读书、打球。”尚平告诉网易体育,“虽然我有全额奖学金,每个月也得需要小1000美元的生活费(注:食宿和交通)。如果家里条件一般的话,我也不敢想,那会儿父母蛮支持我的。”
“计划(指“菁英计划”和“雏鹰计划”)一出来之后,会帮助更多优秀的孩子们出国,哪怕20个、50个孩子当中,有三五个成功了,对国家来讲,也是一件非常有好处的事情。对篮球少年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这个基金的话,他们真的是非常幸福。”说起菁英计划和雏鹰计划,尚平说道,又不无感慨地表示,“原来我是拎个包就走,没人管,散养在国外,英语也不会讲,都有可能自己走丢了。我要自己申请学校,我要自己跟教练交流,我要找中介,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非常的困难。他们还会有后续的追踪、扶持,比我幸福多了。”
中国篮球需要奇迹,但不能完全指望奇迹出现
毫无疑问,王泉泽是一个奇迹。
王泉泽(右二)与宾大队友
中国不乏赴美留学的先例,马健、尚平、常林、张兆旭、唐子豪……但他们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能在学生时代取得王泉泽如今的数据和知名度。
而王泉泽不一样。截至当地时间1月26日,王泉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场均可以获得19分钟的出场时间,场均得到10分3.8篮板,还曾在对阵卫冕冠军维拉诺瓦大学的比赛中,单场砍下14分6篮板。作为一个大一新生,王泉泽的表现可以说是“惊世骇俗”。除此之外,去年,年仅18岁的他已经是U18国青的绝对核心,场均拿到20分13篮板3.6助攻,是队内头号得分手和赛会篮板王。
王泉泽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旧有的体系中,很难被复制。
他发育比较晚,所以从小练的是后卫技术,等到了初中个子长起来之后改打内线,一手运球、远投的功夫却没丢,力量和灵活性比较出色。此外,他对异国文化和语言的接受能力很强,也非常愿意去融入,“现在他说英文跟本地人没什么区别,很会说一些黑人的俚语,所以很融洽。”知情人士告诉网易体育,“很接受外来的文化,很愿意去学习。”这名知情人又说,如果王泉泽是在国内读完高中再赴美,就“很难很难,非常难”取得如今的成就。此为内因。
王泉泽高中校史NBA球员
据信,王泉泽家庭条件比较不错,足能负担他出国留学的费用。在篮球名校北京四中初中毕业之后,王泉泽即赴篮球名校Mater Dei高中,该高中校史曾培养出9名NBA球员,最著名的是2015年NBA选秀的5号秀斯坦利-约翰逊。要知道,他现在就读的宾大,校史上不过才培养出12名NBA球员而已,而且已经有22年没有走出过NBA球员。
更为关键的是,Mater Dei高中当时缺少内线球员,王泉泽得到了较多历练。在校队,他与NBA历史第一高人、盖帽狂人马努特-波尔之子波尔-波尔做过一段时间队友,在他的AAU球队,他又有机会与“大鲨鱼”奥尼尔之子沙里夫-奥尼尔并肩作战。波尔-波尔和沙里夫-奥尼尔毫无疑问是最顶尖的同龄人。
寄宿家庭也十分理想,住家妈妈和住家爸爸对他视如己出,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怀,这无疑有助于王泉泽成功度过性格形成期。另据知情人透露,王泉泽的住家爸爸是在美国娱乐业有一定地位的律师,酷爱篮球,儿子在大学也是校队成员,且与王泉泽几乎同龄,“甚至会安排一些校外的训练和体能恢复,给自己儿子安排啥,就给王泉泽安排啥。”以上为外因。
而辽宁省篮管中心主任王芳的儿子张镇麟,运气就没有王泉泽这么好,他就读的高中位于印第安纳州,地处偏僻,寄宿家庭也不如王泉泽这般完美。
若干偶然因素同时作用,才产生了王泉泽。而从马健打进NCAA那天开始算起,我们足足用了25年才等到这个奇迹。中国篮球若想崛起并长盛不衰,绝对不能完全指望奇迹、指望“XX年出一个”的天才,我们等不起。
之前球员赴美,就像打猎,什么时候打到、能打到什么成色的猎物,运气的成分很大。现在,“雏鹰计划”和“菁英计划”就像一条流水线(还在不断扩大产能),定期生产出一批有美国校园篮球经验的球员,选材面大了之后,“奇迹”发生的概率就更高了,我们越来越将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上。
而曾经,国界像一道森严的壁垒,让一部分孩子和家长望而却步,而那些努力将孩子送出去的家长,又往往会遭遇许多波折,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运气和实力找到一所理想的高中且不受经济问题的困扰,“雏鹰计划”和“菁英计划”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这毕竟是国家组织的项目,不管是财力、人脉还是组织,以及对学校的选择,都更得心应手。除了我们出资,很多奖学金还是靠美国篮球学院的综合实力以及首钢俱乐部的影响力才拿到的的,国家的实力要优于个人。”闵鹿蕾表示。
雏鹰试翼,必风尘吸张?
2017年6月,闵鹿蕾卸下北京男篮主帅一职,担任首钢篮球俱乐部总教练兼男队一队领队。在新闻发布会上,他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宣布了“首钢篮球雏鹰计划”的存在,首钢俱乐部雄心勃勃,欲打造自己的海外军团。
2018年,首钢俱乐部与中国篮球运动学院强强联合,在一线工作不走样的情况下,又得到了来自战略层面的支持,“首钢篮球雏鹰计划”升格为“国家篮球雏鹰计划”,向海外输送人才的力度也将空前加大。今年,首钢计划选送50名球员赴美,而目前,已经有7只“小雏鹰”在美国高中就读,“有的孩子还受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反馈还是不错的。”闵鹿蕾介绍说。
在CBA各家俱乐部中,送球员留洋不是啥新鲜事,一向重视青训的深圳男篮就曾经将刘博、赵义明、王薪凯、韩驭丰等球员送到澳大利亚SEABL联赛(相当于国内的NBL联赛)历练,零敲碎打,不成规模,而球员们去澳大利亚的目的在于打球,而非留学。据闵鹿蕾了解,像“雏鹰计划”批量输送好苗子赴美留学的项目,在CBA历史上从未有过。
按照首钢俱乐部的设想,“雏鹰计划”将面向全国选材,被选中的孩子将被送到美国接受高中教育,他们的球技、学业都将得到锤炼,他们将有机会参加美国高中以及AAU(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的比赛。
选材标准细之又细。就球员自身来说,球技、身高、预测身高、年龄、英语水平、自理能力都是考察的重点,“还要看他们进来之前是在哪个省市的哪个学校。比如北京,可能北京四中、清华附中的孩子,我们会优先考虑,因为它们都是篮球传统名校。”闵鹿蕾说,“除了自身的条件以外,孩子的背景也考虑很多,比如父母是否从事过体育运动……”为此,他们还聘用了北京男篮名宿焦健等人担任球探。
美国篮球学院LOGO
确定赴美人选之后,“雏鹰计划”的美国合作方——美国篮球学院——将会接棒,小球员们将在那里接受语言以及篮球方面的训练,同时,首钢方面也会派遣篮球教练和生活教练赴美跟踪指导,时刻了解小球员们在美国的情况。毕竟,在这么小的年纪离开家长,缺乏相应的管束和保护,美国又是个诱惑极多的花花世界,正值青春期的小球员们,难保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合格的球员将进入高中就读,不合格的球员则继续接受训练,或者改走其他道路。“这就是优胜劣汰,你适应了,可能就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不适应了,你可能就会被淘汰,哪个行业都是一样。我们希望每个人在不同领域都要成才,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我们会尽可能得做工作,让他们能把这条路完整地走下去,当然我们也做好了有意外情况发生的准备。”闵鹿蕾说。
进入高中之后,美国篮球学院会根据小球员们特点、以及不同高中的要求,为他们选择寄宿家庭,或是住校。首钢也会通过美国篮球学院来了解小球员们在校的情况,“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交作业、不听课的我们都有反馈,会及时跟家长、孩子沟通,提出警告和建议。”闵鹿蕾说,前不久,刚刚把第一批在美国就读的孩子请到公司了解情况,发现小球员们在美国呆得不错,既没有受欺负,也没受歧视。
说到寄宿家庭,闵鹿蕾表示:“其实某种程度上,我还是更愿意让他们在美方家庭里,因为语言会提高得很快。我们想,既然出去了,就要尽可能多地接触美国文化,包括你今后上学,要想在美国更好地发展,提高篮球水平,语言关是必须得过的。你语言掌握越好,成绩越好,就越可能进入更好的高中。”
可以看得出来,“雏鹰计划”其实是一个保姆式的计划,它不仅会帮助“雏鹰们”扫清手续上的障碍,承担了他们在美国的学费、食宿费、交通费等一应费用,还随时跟进,了解球员们在美国的动向。小球员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学业搞好、把球打好,仅此而已。
首钢篮球俱乐部出钱出力,鞍前马后不辞辛劳,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国家,球员们日后进入国青队、国家队效力的话,首钢也有输送之功。而为自己,就是说,这些孩子如果日后回到CBA打职业,就必须到首钢效力,如果有幸打到NBA,那就另当别论,“我们欢迎,我们不会阻拦,我们当然希望中国出100个NBA球员才好呢。”
篮协跟进,“菁英计划”诞生
早在去年9月,中国篮协青少部部长薛云飞在接受网易体育专访时就曾经透露,篮协计划赞助一部分优秀青少年球员出国深造。时隔约4个月,“菁英计划”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延伸阅读:
篮协推出“菁英计划”的时机十分恰当:最近几个月,王泉泽在NCAA的火爆引发国内球迷、球员关注,一股学生球员留学潮隐约间正在酝酿。
中国篮协会为每一个候选人选择适合他们的篮球特色高中,“候选人可获得由学校提供的全额或半额奖学金,交通及食宿费用,不足部分由中国篮球协会承担;或由中国篮球协会负担球员所需所有费用,学校负责球员训练、学习及生活。”毫无疑问,“菁英计划”在操作上与“雏鹰计划”类似,也是一个保姆式计划,
中国篮协贴心地为候选人们规划了未来的3条道路:1、高中毕业后进入NCAA,再通过选秀进入NBA;高中或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CBA选秀,进入CBA球队效力;3、高中毕业后回国进入高等院校,成为CUBA运动员。
可以看到,这里与“雏鹰计划”出现了微妙区别,“菁英计划”的球员是自由球员,未来的去向几乎不受限制。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菁英计划”的准入门槛似乎更高,不仅考察球员个人的球技,还要求其“从事篮球训练3年及以上,获得教育部门或体育部门组织的省初、高中联赛或U系列比赛前六名成绩”。
“中国篮协也有私心,那就是我们希望为中国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篮球人才,”薛云飞告诉网易体育,“我们希望这批成材的孩子,以后能更好地为国效力。”
如此成规模的输送后备人才赴美留学(而非短期集训)的行动,在篮协历史上,也是头一遭。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目前,无论是“菁英计划”还是“雏鹰计划”,产能都相当有限。今年即便员额招满,所能输送的也不过几十人而已,相对于庞大的篮球人口,单凭两个计划,就有些杯水车薪。为了尽可能扩大基数,我们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其中自然包括社会办学机构的力量。
游道篮球创始人吴少雍
游道篮球原本是一家主打海外球星训练营的办学机构,以科比、哈登等独家的球星资源为卖点,吸引学生报名,然后将其输送至美国接受为期数天、十几天的篮球特训。最近,他们也在通过自己主办的赛事,选拔优秀后备人才赴美留学,并在经济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他们与一些留学机构合作,推荐优秀的青少年前往国外念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游道篮球目前已经谈妥了12所美国的高中,并申请了部分奖学金,这些学校分布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三个区域。
“2019年上半年将进行人员的筛选,设定的两个选拔维度,一是考察孩子们的英语能力,根据托福成绩设一道标准线;二是测试他们的篮球水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9月份就将有首批孩子入学。”游道篮球创始人兼CEO吴少雍告诉网易体育。并且计划将这种输出人才的方式常态化。
“我们更多关注孩子的能力,到了美国后根据其不同的场上位置与技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比如这个孩子平时打的是后卫,我们就会推荐他去一所重点培养后卫球员的学校。”吴少雍表示。
未来大势仍不明朗,但我们有理由乐观
我们似乎可以预见到,未来将会有更多机构和组织加入到输送后备人才赴美的行列中来,我们的海外军团将会空前庞大。闵鹿蕾认为:“我想,这也是一条(培养后备人才的)路。俱乐部要强,后备人才得一批批跟上,国家篮球要强,得有一批批人去接,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保持住自己的地位。”
篮协、首钢、游道篮球正在做的,还只是迈出第一步,他们有志于将篮球振兴的种子洒遍全美,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冷静下来想想,我们还远没有迎来收获的季节,所以一切皆不可掉以轻心。更何况,国内部分家长的观念也有待改善。总之,问题多多。
但是,我们又有理由对这些孩子的未来保持乐观,有史为证。
1993年,健力宝少年队远赴巴西,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与巴西的高水平俱乐部切磋,球技增长很快。几年过后,那支队伍里走出了李铁、李金羽、李玮锋等对中国足坛影响深远的巨星。如今,篮球少年们面临的物质环境更加优渥,如果天赋不差又努力,就很有可能打出一片天地。未来大势仍不明朗,但我们仍旧可以期待一个批量收获“王泉泽”的时代。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