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2016里约奥运 > 正文

大杂院里的清朝太医院

0
分享至

(原标题:大杂院里的清朝太医院)

清道光皇帝禁针诏

清朝太医院旧址现状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在地安门一带重建太医院。如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清朝太医院变成了住满了居民的大杂院:太医院大堂已不见踪影,太医院的药房则变成民居;太医院大门的基石虽在,却在原址上改建了餐馆和服装店;还健在的先医庙,被分隔成多间平房和院落……喧闹嘈杂的人声以及路边熙熙攘攘的车流,将原本静谧清幽的太医院湮没在大杂院中。

清太医院先医庙成“院中院”

地安门东大街路北的105号、111号、113号和117号,是四个基本连成一片的院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曾是清朝太医院的旧址。

有文字记载,太医院最早始于金代,隶属于宣徽院,其长官称“提点”,正五品。明朝太医院在前门内东交民巷西口路北,直至清前中期,清朝太医院一直在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外国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东交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包括太医院在内的中国衙署必须迁出。太医院先后暂借东安门御医白文寿宅第以及北池子大悲观音院,最终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地安门外皇城根兵仗局另建新署,三年后竣工。

在选地址时,充分考虑到了交通是否便利的情况。当时,光绪和慈禧太后身体都不是太好,需要太医院的御医往返于皇宫和太医院,而且不仅仅是御医问诊,还要配制和熬制中药。因此,与紫禁城直线距离不算太远的地安门成为首选。

随着辛亥革命后溥仪逊位出宫,太医院的历史使命也随之结束。太医院的御医们散落民间,有的告老还乡,有的则隐于闹市之中。因早年在太医院内办有私塾,有太医在此继续讲授中药知识,后来这里慢慢演变为学校,起初改为私立两吉女子中学,后改建为北京三十二中校办工厂,现在是民居及店铺。

当年,地安门清太医院总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靠东边的105号院是三进院,在当年是药房和日常管理办公用房。111号院则是当年太医院的衙署,太医院办公大堂于1968年被大火烧毁。113号院是太医院的“先医庙”,据说先医庙里供奉的三位铸铜敷金的医祖: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以及黄帝轩辕氏三位祖先。

幸运的是,当年的先医庙依然“健在”,只是如同落魄的贵族,混迹于百姓民居之中。原本高大雄伟的殿堂,不仅被分隔成多间平房和院落,而且还各自装上了防盗门,成为“院中院”。

太医的每张方剂都被封存

世上常说“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说的是翰林院和太医服务对象都是皇帝,需要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太医们看病更是如此,他们用药温和,剂量轻微,实属无奈之举。

而且,由于给皇家看病责任重大,他们每一张切脉、诊断、下药的方剂,现在都一张不落地封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卷宗里。

都说太医看病难,此言不假。从道光皇帝开始,明令禁止使用针灸,原因是皇上的龙体外露有失尊严。

在这种氛围下,不知道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还能不能有效地使用。御医们跪着给皇上诊脉,不敢抬头仰视,更不敢让皇上伸出舌头,看看舌苔,也不敢放肆地问“二便”如何,一言不慎即可招祸。所以,一切诊病的手段都被切断了,只能靠切脉了。

除了道光皇帝,还有病势沉重的光绪皇帝,他在太后面前温顺得像只小猫,可在太医面前动辄龙颜大怒。特别是他还略通医道,还经常口授方剂由太医开药。一药不当,非同小可,但是太医们又不得不从。因此,御医们要想保住性命,除了医术之外,更多的还是要讨皇上欢心,要学会察言观色,功夫在“医”外。常言道,“名医多非御医,御医多非名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据说,当年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之后,总觉得自己的病越来越严重,他觉得是吃药太多所致。于是,光绪专门对御医们说,你们看我的病能治就开方子,千万不能以药试病。御医们听了面面相觑,可是,面对皇帝日益严重的病情,谁又敢做主不开方子呢?大家只好开一些不轻不重的药。在光绪最后弥留之际,两位御医都知道皇帝熬不过当晚,便对大臣们说,没必要开药方了。但大臣们还是心存戒惧,恳求御医开具药方,说随便开什么都好。最终,御医开了一张方子,方子开完后,药还没有熬好,光绪就驾崩了。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但面对“龙驭上宾”,性质就有所改变。即使行医无差错,也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即行革职,戴罪当差”,谁让你没留住皇上的性命呢。如此,这些悬壶济世的医师,到了太医院当差,便都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是给皇帝看病,若是给皇后和妃子们看病,那可就更难了,“悬丝诊脉”的故事便是发生在宫中。皇宫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极为严厉,太医不能用手给女眷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女眷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太医的手里。而负气的妃子们常常把丝线系在椅子腿上,想考考太医能不能诊出她的病。所以,御医们在看病之前,就要先花钱买通皇后或妃子身边的佣人,问清病情和症状,再治就好办多了。

清代医学,重于考据,没有解剖学。所以,当年太医院署药王庙案前立有铜人,上面标注着人体周身的穴位,并注有文字和位置分寸,用于考核学习针灸者之用,这个铜人显得尤为珍贵。只可惜,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俄国军队掠走,同时被俄军掠走的还有先医庙供奉的铸铜三皇像。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太医院又铸制了一具新铜人,该铜人外形为一名身材高大健壮的青年男子,上身袒裸,腰下佩带装饰,两臂自然下垂,赤足。立于长方形底座上,头顶上束有一小圆发髻,圆脸,大耳下垂,眉毛修长,给人以淳朴忠厚之感。铜人全身共标有357个白色穴名,穴位总数664个,穴位孔眼与体内贯通,无经络线。

该铜人由太医院苏秉钧、张庆云监制,铜人铸成后置于太医院“铜神殿”,1925年移交故宫博物院。

清太医院是我国仅存的一处皇城医药文化遗址,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如今,清太医院的恢复工作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清朝太医院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补白

挑选御医看重书法

明清两朝,太医院的职责就是服务于皇室,且明清的太医院,兼具卫生部、总医院、医学院和保健局四种功能。所以,这里云集着全国的医师圣手,御医们都是饱学之士,很多人先是学子,而后“由儒入医”,他们的抱负便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与太医院有过一段渊源。嘉靖年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李时珍被推荐,从武昌来到北京。李时珍进入太医院后,任“院判”之职(正六品)。但李时珍发现有些太医把心思都用在为皇上研制丹药上,在太医院任职一年多后,李时珍便以病为由向“院使”(相当于院长)提出辞职,回乡修编本草之书。

康熙年间,北京“同仁堂”的创始人乐显扬就曾任太医院吏目一职。其子凤鸣承袭父业,于雍正年间在同仁堂供奉御药房的宫廷药材,前后八代,一百八十余年。

除了从民间招揽人才,太医院还设有教习厅,培养医务人才。学生要学习六年,考试合格后方能录用。太医的考试也受八股文的影响,会考一些四书五经的内容,而且还看重书法。因为太医在开药方时,必须字迹端庄秀丽。

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当时,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的。

另外,太医院不仅在宫中有办公地点,当皇帝出行游玩时,太医院还要专门设太医值班室。在宫中值班的御医称“宫直”,在外廷值班的称“六直”。宫直在御药房及各宫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畅春园、圆明园)值班。

(原标题:大杂院里的清朝太医院)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马斯克毁了原始部落!星链计划接入9个月,村民沉迷色情片行为大变

马斯克毁了原始部落!星链计划接入9个月,村民沉迷色情片行为大变

小星球探索
2024-06-05 22:18:18
网曝:郑州火车站门面房几乎全关闭了,街上冷清,行人稀少!

网曝:郑州火车站门面房几乎全关闭了,街上冷清,行人稀少!

眼光很亮
2024-06-06 08:00:11
以案为镜丨开二手车的“贪腐书记”

以案为镜丨开二手车的“贪腐书记”

法制社会报
2024-06-06 15:36:51
中国1比1泰国评分:两将满分三人不合格,替补席持危扶颠

中国1比1泰国评分:两将满分三人不合格,替补席持危扶颠

撒丁岛体育
2024-06-06 22:52:16
网友发现电脑版微信把头像保存了几十次,怪不得这么能吃内存

网友发现电脑版微信把头像保存了几十次,怪不得这么能吃内存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06 21:10:51
超4800家下跌!全球股市大涨A股却跳水,退市补偿需要尽快推出

超4800家下跌!全球股市大涨A股却跳水,退市补偿需要尽快推出

看财经show
2024-06-06 16:23:47
96分钟绝杀,越南3-2逆转,终结3连败,保留晋级世预赛18强的希望

96分钟绝杀,越南3-2逆转,终结3连败,保留晋级世预赛18强的希望

侧身凌空斩
2024-06-06 22:12:23
富士康远走印度后,一季度河南进出口暴跌23.4%,这口子谁来填?

富士康远走印度后,一季度河南进出口暴跌23.4%,这口子谁来填?

小萝卜丝
2024-06-06 15:23:34
北京今年6.7万余人报名参加高考,考前这些要注意

北京今年6.7万余人报名参加高考,考前这些要注意

新京报
2024-06-05 16:06:17
重庆男子杀妻后跳楼身亡内幕:矛盾原因曝光,儿子求爸爸放过妈妈

重庆男子杀妻后跳楼身亡内幕:矛盾原因曝光,儿子求爸爸放过妈妈

林大师热点
2024-06-06 16:40:12
大陆红线划不到2天,美66架战机加快赴台,真下定决心死保赖清德

大陆红线划不到2天,美66架战机加快赴台,真下定决心死保赖清德

三分亮剑
2024-06-06 11:24:45
彻底不装了!上海首次投放共享外卖电动车!网友怒怼:是割韭菜!

彻底不装了!上海首次投放共享外卖电动车!网友怒怼:是割韭菜!

看懂帝国
2024-06-07 00:41:05
闹大了!红领巾变红披巾,新系法引热议,评论区间谍论,炸锅了!

闹大了!红领巾变红披巾,新系法引热议,评论区间谍论,炸锅了!

皖声微言
2024-06-06 12:12:48
感谢韩国7-0,国足世界杯局势反转!有望哭着出线,伊万坐收渔利

感谢韩国7-0,国足世界杯局势反转!有望哭着出线,伊万坐收渔利

嘴炮体坛
2024-06-06 22:44:01
全国总工会下拨9.55亿元职工困难帮扶资金

全国总工会下拨9.55亿元职工困难帮扶资金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6-06 10:09:03
SpaceX星舰第4飞成功!中国造Starship要过几关?

SpaceX星舰第4飞成功!中国造Starship要过几关?

太空那些事儿
2024-06-06 22:42:53
千万网友怒赞"绝不与侵略者为伍",誓言捍卫和平正义!

千万网友怒赞"绝不与侵略者为伍",誓言捍卫和平正义!

雪莉故事汇
2024-06-06 11:14:32
开战了!黎以大战正式打响,以色列多地遭袭!

开战了!黎以大战正式打响,以色列多地遭袭!

大嘴说天下
2024-06-06 20:41:15
6月6日,刘若英被曝大瓜!

6月6日,刘若英被曝大瓜!

山野下
2024-06-06 10:02:33
众生相!国足进球功臣捂脸沮丧伊万表情凝重 泰国球员闷闷不乐

众生相!国足进球功臣捂脸沮丧伊万表情凝重 泰国球员闷闷不乐

厝边人侃体育
2024-06-06 22:06:25
2024-06-07 03:08:49

头条要闻

星舰第4次试射成功 马斯克祝贺:取得史诗般成就

头条要闻

星舰第4次试射成功 马斯克祝贺:取得史诗般成就

体育要闻

国足进球功臣捂脸沮丧 伊万表情凝重

娱乐要闻

看这场笑话,经过王一博同意了吗!

财经要闻

理想汽车"撤回"部分裁员 再下调销量目标

科技要闻

马斯克创造人类历史,SpaceX星舰试飞成功

汽车要闻

2025年将推10款新车 长安启源7个月累销破10万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艺术
本地
教育

旅游要闻

墨西哥一游客与蒸汽火车自拍 被火车撞击当场身亡

亲子要闻

从小就拥有的的血脉压制,姐姐骑坐在妹妹腿上,妹妹情绪稳定!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教育要闻

TTS新传热点:糟糕!!!明天要高考了!!!喔!我已经是研究生了嘻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