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11. [1]--1.2.3“稽古以鉴今”的真实逻辑
2年前 4871观看
复旦大学-《资治通鉴》导读(mooc)
大学课程 / 语言文学
共37集
42.2万人观看
1
[1]--1.1.1序言-教学视频
09:46
2
[1]--1.1.2结束武人统治-教学视频 - 1
05:14
3
[1]--1.1.2结束武人统治-教学视频 - 3
05:13
4
[1]--1.1.3文治导向确立-教学视频 - 1
05:35
5
[1]--1.1.3文治导向确立-教学视频 - 3
05:39
6
[1]--1.1.4宋处文治导向的确立
09:29
7
[1]--1.2.1两种“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的区别 - 1
05:46
8
[1]--1.2.1两种“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的区别 - 3
05:46
9
[1]--1.2.2《资治通鉴》的名称变化 - 1
06:32
10
[1]--1.2.2《资治通鉴》的名称变化 - 3
06:30
11
[1]--1.2.3“稽古以鉴今”的真实逻辑
04:29
12
[1]--1.3司马光的史学志向
09:16
13
[1]--1.4《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 - 1
09:40
14
[1]--1.4《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 - 3
09:42
15
[1]--2.1经筵中的争论 - 1
12:30
16
[1]--2.1经筵中的争论 - 3
12:34
17
[1]--2.2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 - 1
13:49
18
[1]--2.2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 - 3
13:54
19
[1]--2.3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 - 1
11:56
20
[1]--2.3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 - 3
12:00
21
[1]--2.4王安石变法对《资治通鉴》编修的冲击
07:16
22
[1]--3.1对《资治通鉴》采用笔记小说的批评 - 1
10:10
23
[1]--3.1对《资治通鉴》采用笔记小说的批评 - 3
10:09
24
[1]--3.2《资治通鉴》的取舍原则
08:48
25
[1]--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 - 1
13:45
26
[1]--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 - 2
13:51
27
[1]--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 - 3
13:38
28
[1]--4.1.2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下) - 1
09:11
29
[1]--4.1.2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下) - 3
09:13
30
[1]--4.1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上) - 1
09:43
31
[1]--4.1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上) - 3
09:42
32
[1]--4.2.1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上) - 1
07:46
33
[1]--4.2.1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上) - 3
07:43
34
[1]--4.2.2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中) - 1
10:14
35
[1]--4.2.2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中) - 3
10:19
36
[1]--4.2.3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下) - 1
13:23
37
[1]--4.2.3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下) - 3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