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18.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上) - 3
2年前 1680观看
复旦大学公开课 人工智能哲学
复旦大学
大学课程 / 计算机 / AI大数据
本课程从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科学史概要出发,讨论了哲学思辨和人工智能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人工智能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近代欧洲哲学对于“机器是否能够思维”这个问题的思辨结论。尔后,讨论了如何从当代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康德哲学,并从中得到一个关于类比推理的计算模型。本课程也讨论了当代美国哲学家塞尔对于“计算模型如何获得关于符号的语义知识”的忧虑,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忧虑在计算机科学内部的表达形式:框架问题。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启发下,本课程试图为框架问题的解读给出一条尝试性的路径。
共20集
6万人观看
1
为何人工智能科学需要哲学的参与? - 1
16:11
2
为何人工智能科学需要哲学的参与? - 2
16:14
3
为何人工智能科学需要哲学的参与? - 3
16:13
4
近代欧洲哲学与人工智能 - 1
16:00
5
近代欧洲哲学与人工智能 - 2
16:05
6
近代欧洲哲学与人工智能 - 3
15:57
7
康德、类比推理和“照猫画虎” - 1
16:39
8
康德、类比推理和“照猫画虎” - 2
16:44
9
康德、类比推理和“照猫画虎” - 3
16:34
10
汉字屋论证(上) - 1
11:30
11
汉字屋论证(上) - 2
11:30
12
汉字屋论证(上) - 3
11:16
13
汉字屋论证(下) - 1
13:43
14
汉字屋论证(下) - 2
13:44
15
汉字屋论证(下) - 3
13:28
16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上) - 1
10:44
17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上) - 2
10:44
18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上) - 3
10:30
19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下) - 1
14:58
20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下) - 3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