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声丨“东大门”飞出新机场,“航空支点”撬动开放河南)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瑞朝
河南“东大门”,开建新机场。
11月17日,河南商丘机场正式开工建设,机场建成后将有助于四省接合部的商丘进一步发挥沿边优势,为河南开放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笔者了解到,商丘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规划设立8个机位停机坪,配置3座登机桥,建设9000平方米航站楼,改扩建一条长2600米、宽50米的跑道,配套建设滑行道系统、站坪等。机场设计目标为2030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600吨;2050年旅客吞吐量2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800吨。
作为商丘打造“公铁水空”枢纽之城的关键一环,商丘机场对于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枢纽能级具有重要作用。业内专家分析,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航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规划建设的民用机场将促进省内经济发展和区域互联互通,从而形成枢纽产业集群之间和空铁之间的高效联动。
众所周知,交通是开放发展的血脉。近些年来,商丘着力构建铁路、公路、航运、机场联动的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夯实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商丘提出构建“西北东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其中,“向西”是融入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对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是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对接京津冀地区;“向东”是深化豫苏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向南”是推进豫皖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对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向南”是通过沱浍河航运通江达海,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商丘机场项目建设,是河南融入“长三角”,对接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向北联动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重要支撑。在内河航运方面,商丘将实现沱浍河永城港至下游安徽界通航,谋划实施夏邑至商丘航运工程,打造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内陆节点,形成内陆开放新通道。
近些年来,商丘市按照“航空打造节点、铁路建强枢纽、公路织密网络、水运构建规模”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空铁公水”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未来几年,商丘将形成辐射豫鲁苏皖四省的1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2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和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2小时航空交通圈。
殷商之源,开放商丘。按照“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商丘市加快构建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你若芳香,蝴蝶自来”,商丘市先后获评国家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等称号。
商丘是河南的“东大门”,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曾经的边缘之地如今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作、促进东部崛起、推动河南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开放前沿和开放高地。在前不久于商丘市召开的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10个城市共同签署了10个关键领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协议,协同推进四省十市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此次商丘机场正式开工建设,不仅有利于助推商丘“东西南北海”开放格局的深入发展,还将助力身为内陆省份的河南发挥沿边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加快推动河南从经济枢纽向枢纽经济迈进、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跃升,更好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各类要素资源汇聚流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