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一年收益率倍增,工银新兴制造混合揭示了怎样的投资密码?)
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与高端制造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由技术创新引领的结构性机遇正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显现。在这一产业变革的关键阶段,工银新兴制造混合基金以前瞻布局交出了靓丽答卷。根据基金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该产品A类份额近一年回报率达107.48%,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的37.81%。这一亮眼表现背后,或得益于基金管理团队对科技产业周期的深度洞察与精细化管理。
在长期跟踪研究中,工银新兴制造混合基金经理马丽娜率领TMT投研团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知逻辑与应对策略。在她看来,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行业成长,往往呈现出非线性趋势,通常难以预测。因此在她的投资框架中,更注重把握产业趋势下业绩增速的非线性跃升,同时关注业绩增速、估值弹性与竞争壁垒。这一理念在实践中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通过自上而下从产业趋势中选增长较快的细分行业,自下而上找寻业绩增速快、估值有弹性、并有一定竞争壁垒的公司,力求不断发掘真正以研发驱动并带来业绩弹性的科技企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资本支出迎来大幅增长,美银全球研究部指出,今年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或将超4000亿美元。在这样的产业趋势下,深入分析基金运作思路,马丽娜团队进一步指出,随着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产业正逐渐从训练模型过渡到应用阶段,过去三年,经过持续的硬件铺设,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逐步提升,并有望继续维持较快增长。基于上述研判,工银新兴制造混合三季度依然聚焦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持仓结构整体稳定,重点布局于先进制程相关的制造、设计和设备板块,并保持组合结构的动态优化。
面对科技板块的高波动特性,马丽娜带领TMT投研队构建了严谨的风控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是基于团队分工下扎实的产业链深度调研,精选中短期基本面向上、长期业绩持续上台阶的个股;其次是通过低相关性分散配置构建组合,以对冲单个方向可能出现的较大回撤;最后是当持仓股票估值超出了市场预期之时,通过适当降低仓位来应对波动。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工银新兴制造混合A近四年业绩名列同类第二(2/1012)【同类指混合基金-偏股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印证了基金管理团队对科技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与有效风险管控。
展望后市,马丽娜认为,2025年全球半导体景气向上,AI相关的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存储、传输等先进制程芯片快速成长。她同时认为,国内AI先进制程的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需求旺盛,未来几年随着先进制程扩产加速,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关于比较看好的投资机会,她认为有两条主线比较明确,其一是人工智能AI,海外的商业模式已有跑通的迹象,未来两三年,AI应用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多投资机会;其二是自主可控,随着GPU、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带宽内存)制造能力走向成熟,国产化率提升或成为必然的趋势。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道聚焦科技产业的绩优主动管理基金,或是参与半导体长周期机遇的更优选择。
注:工银瑞信新兴制造混合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马丽娜自2024年7月8日起管理。该基金A份额2021-2024年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4.30%、-25.69%、-7.01%、50.2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5.23%、-17.65%、-2.00%、11.30%。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具有时效性,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承诺,不代表基金未来具体配置方向。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工银新兴制造混合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