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潮评丨发扬斗争精神,争当“斗争勇士”)
图源:视觉中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奋斗史给予我们的重要经验,也是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荣使命,更要发扬斗争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士气概,奋力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杜绝“躺平心态”,涵养斗争意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浙江正阔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上,这是新发展阶段面对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然而,需要警惕“躺平心态”正在少数党员干部心中悄然滋生。“躺平”,表面看是面对事业不再热血、面对责任不愿扛责、面对挑战不想迎战,究其根本却是斗争意识淡化和退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对浙江干部来说,要大力弘扬“六干”作风,自觉走出“舒适区”,主动跨出“安逸圈”,当好共富路上的“闯将”“干将”。
要拒做“好好先生”,提振斗争精神。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也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然而,“好好先生”只顾私情不顾党性、只讲面子不讲原则、只求自保不愿斗争,败坏了风气、贻误了事业。
“一团和气、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团结,而是涣散,也是一种麻痹”。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好好先生”,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以实际行动擦亮共产党人勇于斗争的鲜明政治底色。
要克服“本领恐慌”,增强斗争本领。在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克服本领恐慌、破解能力危机的制胜法宝。
实际上,“躺平心态”的滋生,“好好先生”的产生,不少也是因为面对斗争力不从心、应对乏术,根源都是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善于斗争的“真功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火热实践中淬炼得来的。要善于迎难而上,把经济建设“主战场”、应急处突“大考场”等当作“磨刀石”,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要善于开拓创新,在与惯性思维的斗争中打破认知壁垒,重构知识体系,更自如地成为AI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弄潮儿”。要善于见微知著,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细节看全局、透过当前看趋势,抓好战略谋划、做好战略布局,努力成为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好战士,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助力添翼、保驾护航。
(作者系浙江省委编办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