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改进行时】中国一重“四大引擎”协同发力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结硕果)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如何从“政策落地”走向“效能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面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打造“激励保障、薪酬分配、素质提升、创新创效”四大引擎,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激励保障“增动能”
打通职业发展“双通道”
中国一重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公司不仅建立了产改领导小组,将改革成效纳入党建考核,更创新实施“新八级工”制度,让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实现职业发展“双向贯通”。截至目前,已有11个工种、42名高技能人才成功从技能岗位晋升至工程技术职称序列。投入专项奖励,让大工匠、首席技能大师在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更享有与企业管理层同等的差旅待遇和培训机会,真正让技能人才“有面子、有位子、有里子”。
2025年8月29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举办第二十二届职工生产技术运动会暨青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
薪酬分配“激活力”
构建价值导向“新体系”
在薪酬分配方面,中国一重打破“大锅饭”思维,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公司建立了S1-S12十二个技能等级序列,实现“技高者多得”的精准激励。针对特殊岗位,公司不仅发放专项补贴,更通过“为职工办实事”活动持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从投入运营的高技能人才公寓,到新建的“工间驿站”,一系列暖心举措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4年6月29日,中国一重首个高技能人才公寓改建工程圆满竣工,举行揭牌仪式。
素质提升“强根基”
打造人才培养“立交桥”
公司创新构建“竞赛+培训+学历”三维培养体系。连续举办二十二届的生产技术运动会已成为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近千名职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技能等级跃升。“新型学徒制”“导师带徒”等培养模式,与“百名讲师百堂课”形成互补,每年选调百名技能骨干外出培训,构建起“教学练赛”一体化培养格局。同时,公司开展技能学历“双提升”行动,通过“订单班”“预备技师班”等方式,为产业工人搭建起多元化成长阶梯。
2025年4月16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参加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机械行业班组长对标学习专项培训活动。
创新创效“展作为”
构筑建功立业“大舞台”
中国一重将劳动竞赛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多层次创新平台。“劳模创新工作室”与“职工创新大赛”双轮驱动,每年产生大量创新成果,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技师+工程师+工作室联盟”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6个创新工作室联盟每年立项攻关100余项,117项创新成果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特别是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华龙一号”等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彰显了产业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2025年5月14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参加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第三期“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专题培训。
这样的产改,让中国一重中每个脚踏实地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车间里,认真的师傅还在耐心指导着徒弟;创新工作室中,劳模团队正在热烈讨论着新的技术方案;职工书屋内,工友们正在参加“双提升”课程的晚间学习……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研讨技术方案。
中国一重这波操作证明:有技术的工匠就是最亮的星!在这里,技能值直接兑换成薪资条,创新想法秒变真金白银,这样的产改不仅使每个工人都能闪闪发光,更让制造业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