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晶采观察·我们的“十五五”】硬核实力!中国机器人产业跑出升级“加速度”)
This is a modal window.
网络错误导致视频下载中途失败。
Error Code : 14
Error Type : HLS_NETWORK_ERR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多种机器人同台竞技、大显身手。譬如,体验外骨骼机器人“暴走”两万步,人形机器人格斗表演引关注……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些机器人真是太“能打”了!
这份“能打”的实力,早已在产业端有了清晰印证。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的诸多亮点中,机器人产量的大幅增长尤为抢眼。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1350万套,两大类产品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产量。产量增长的同时,机器人整机产品性能质量也显著提升,自主品牌的重载、焊接、喷涂等多项高性能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制成功,填补了高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产量持续扩容背后,是机器人核心技术“本事”的同步升级。例如,具身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让机器人学习新技能的周期缩短至十几分钟,不仅大幅提升了适配效率,更能在复杂场景中精准作业、稳定运行,进一步拓宽了机器人的应用边界。
市场层面的表现同样印证了其“能打”实力。就在11月4日,第138届广交会落下帷幕,中国机器人成为海外采购商的热门选择,海外订单量持续走高。据广州市商务局数据,本届广交会第一期,仅广州的6家机器人企业就累计达成意向成交额超千万美元,彰显了中国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种“产量增、技术强、市场火”的良性循环,正是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底气,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当然,机器人产业亮眼成绩源于供需共振:下游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自动化改造释放强劲需求,牵引供给端扩产与技术迭代;供给端产量提升、技术升级,又进一步满足下游需求并开拓海外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和应用国,中国机器人产业正锚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目标稳步推进。规划建议中提及,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将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等提升至重要战略高度。可见,未来五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核心不仅是“多造”,更在于“造得好”,工业机器人要向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突破,服务机器人则要在养老、医疗等民生场景做精做细。
我想,这种全面升级,正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动体现。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徐乐佳(实习)
剪辑:徐乐佳(实习)
设计:李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