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浙江宣讲)
在满城桂香的季节里,中央宣讲团如约而至。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11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浙江开展宣讲。一天时间,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在杭州作宣讲报告,又走进乡村与基层群众代表等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把全会精神送学上门。
上午8时半,省人民大会堂内,距报告会开始还有半小时,00后talker、三门县“我鲜说理”青年宣讲团团长虞济榕早早到场就座,满是期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后,我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希望通过中央宣讲团的讲解,更深入、精准领会全会精神。在学懂弄通基础上,用青年人喜欢的话语和方式,让更多人听懂、吃透、认同并践行全会精神。”
在热烈的掌声中,报告会正式开始。
田培炎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紧扣宣讲主题,对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十五五”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
深入浅出的解读、提气鼓劲的话语、生动鲜活的案例、直观翔实的数据,引发聆听者的强烈共鸣。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会,大家凝神倾听、认真记录、仔细思考,结束时仍意犹未尽。
“整场报告干货十足,尤其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深受启发、干劲更足。”省商务厅自由贸易区处副处长李琳表示,其所在部门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牵头部门,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为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贡献更多力量。
当天下午,田培炎一行又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外桐坞村。外桐坞村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产区之一,三面环山,茶园连片,有着“万担茶乡”的美誉。2007年,村庄在发展传统茶产业基础上引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的各类艺术人才,探索艺术文创转型并成功打造村级品牌“画外桐坞”,村集体经济从2007年不足百万元到2024年的730万元。
“十五五”时期,如何为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提速赋能?桂花树下、茶糕坊前,田培炎坐在院子里,和大家作宣讲、话家常、谋发展。
80后青创客仇琴芳13年前回乡创业,在当地率先打造年轻人喜欢的茶叶伴手礼,并成功创立茶品牌杭兰茗苑。这些年以她为代表的青创客,努力把村里的茶叶、风景和艺术变成有吸引力的产品和体验,同时也在思考新发展。她迫不及待提问:“像我们这样的乡村小微创客主体,如何让创业取得更大成功?”
“过去我们讲人才从乡镇流入城市,经过数年建设,农村条件进一步改善,产业进一步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从城市涌入乡村。”田培炎说,党中央一直对专业人才下乡服务、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高度重视,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这次全会提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就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他鼓励仇琴芳,要坚持把自己的创业和村集体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做大做强。
“茶叶是我们村的特色,我们作为茶企代表,怎么把特色产业做得更好?”村民仇世昌紧接着提问。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概括地讲,就是强村带动弱村。”田培炎说,茶经过深加工、线上销售、打卡销售、品牌销售等,本身就是一、二、三产融合的范例。他建议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的同时,要加强与有关专家的合作,推动先富带后富、实现双赢。
……
问题一个接一个,田培炎结合实际,一一为大家解答。
天色渐暗,交流依旧热烈。外桐坞村90后村干部李强近距离聆听宣讲后,对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有了新的打算,“接下来,我要做好本村的产业年轻化打造、新创客孵化培育等工作,持续带动更多的村民进行创新创业,用行动把全会精神落实落细落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