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发展繁荣的阳光普照亚太地区)
让发展繁荣的阳光普照亚太地区
金晨祎,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0月31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区域和全球发展大势,为构建亚太共同体、开启亚太发展新征程指引方向、擘画蓝图。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普惠包容”多次出现,成为中国主张的关键词。这一重要理念凝结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宝贵经验,展现了对亚太地区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书写着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中国贡献。
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增进民众福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句中国古语,强调亚太发展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推动亚太成为合作发展的高地,助力地区人均收入翻了两番有余、10亿人口成功脱贫,弘扬了促进经济增长、增进人民福祉的合作初心。人民日报社近期发布的《活力亚太——亚太地区16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亚太经合组织为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表明,各国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始终是丈量亚太发展成就的“金标准”。
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与亚太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注重在经济发展中保障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推广的菌草技术为当地民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幸福草”。在墨西哥,中国企业助力首都地铁现代化改造,极大改善了市民的通勤体验。在泰国,中国制造的农业植保无人机为当地农民赋能,推动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安全。在老挝,中国企业承建的孟松600兆瓦风电项目提供了点亮百万家庭的稳定、清洁电力。中国将持续推动便民、利民、惠民的合作项目在亚太落地,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绘就各国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不懈努力。
坚持普惠共享,着力弥合发展鸿沟
今天的亚太,占世界经济总量逾六成、贸易总量近一半,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但不能忽视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发展中经济体正受困于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个别国家重拾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维,对他国动辄打压、霸凌甚至掠夺,严重破坏国际发展合作。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上。亚太合作要行稳致远,必须实现更加充分和平衡的普惠发展。
中国是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行动派,已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高度重视为发展中经济体和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在消除贫困、粮食安全、能源转型、卫生健康等领域与亚太各方深化合作,积极为中小企业、妇女、青年等群体搭建发展平台。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中国将实施《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作为优先事项,协助发展中经济体加强网络、数据、算力等方面能力建设,为缩小数字鸿沟挺膺担当。中国将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加强政策沟通、经验分享、务实合作,把经济发展这块“蛋糕”做得更大、分得更好。
坚持开放包容,保持蓬勃发展活力
30多年来,亚太经合组织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多样性、非歧视原则,构筑了包容普惠的地区合作架构,开创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灵活务实、循序渐进的合作方式,从而确保各方能在充分沟通协商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将成员多样性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合作动力。历史已然昭示,亚太发展靠的是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而不是对立对抗、以邻为壑、“小院高墙”。站在亚太发展的又一十字路口,坚定走开放包容的发展道路,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是符合亚太人民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与各方在包容互鉴中携手共进,不断推动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为促进区域一体化注入关键动力。中国提出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始终向亚太大家庭成员敞开大门,决不会因为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不同,就将任何国家排除在外。近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成就转化为亚太和世界发展繁荣的新机遇。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的决心都坚定不移。中方愿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一道努力,展现亚太普惠包容发展新气象,促进亚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创亚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责任编辑:卫芸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