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暖阳里的“充电课” 民生中的“幸福经”)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10月31日中午,温暖的阳光漫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河东街道乌兰路社区会议室的窗棂,为对面墙上展示的二十余块荣誉牌匾镀上一层金边;墙上挂着鲜红的锦旗,锦旗上“为民解忧暖人心 至真至诚显真情”鎏金大字在光影中跃动生辉。
这时,一串串爽朗的笑声从楼梯口传来,声音仿佛给空气染上了欢快的涟漪。乌兰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秦小红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因为一楼的办事大厅正在升级改造,她站在楼梯口做引导,伸手示意居民绕开墙角堆放的装修材料。秦小红笑着搓了搓手说:“本来想着临近换届事儿多,趁午休赶紧把全会精神学一学,没想到大家这么积极,今天咱们可得好好聊、认真学!”
13时整,20多位居民和工作人员将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有的居民身着蒙古袍等特色服饰,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社区老党员挺了挺腰板,胸前的党员徽章在暖光下闪着亮。
“前几天我在居民群里发的新闻联播链接,大伙儿都点开看了吗?”秦小红话音刚落,会场立马像开了锅似的热闹起来。
“看啦!20多分钟我没快进,笔记记了整整两页!”一位大爷举着笔记本大声应和道。曾当过老师的娜木吉利老人则笑着晃了晃手机,指尖还停在聊天界面:“我不光自己看,还转发给小区里的老姐妹了,一起琢磨里头的好政策!”
当秦小红讲到这几年生活发生的变化,蒙古族老人巴力生率先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大家有没有见过园丁小区以前的模样,一到下雨天,楼道积水严重,晚上路灯十盏有八盏不亮。没有物业管,小区垃圾成堆、杂草丛生。”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洪亮起来,“四年前社区打造了红色物业党建联盟示范基地,通过先服务后付费的方式,物业先给我们装监控、修路灯,一分钱没收!你再看现在,地下管网全换了,外墙刷得亮堂堂,物业费收缴率更是实打实的百分之百!”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这就是全会上说的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咱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巴力生的话音落下,娜木吉利接过了话头。“我也有话要说!去年我身体突发不适,给社区打了电话,没想到秦书记不到二十分钟就带着人赶来了,把我送去医院检查,多亏了她们。像我们这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现在有社区照顾就安心多了!”娜木吉利抬手擦了擦微红的眼眶。
“大家说的这些实惠,正好对应着全会部署的‘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秦小红说着,从文件夹里抽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升级改造设计图,“你们看,咱们在原有日间照料中心基础上做了升级,以前的书法室、舞蹈房都保留着,现在还新增了带按摩椅的康养区,另外还隔出了阅览室这种功能房间,以后大家活动的地方更全了。”
她的话刚说完,81岁的老党员杨君甫立刻问道:“秦主任,那这实践站到底啥时候能开啊?我现在就盼着能找老伙计们一起切磋书画呢。”
“杨叔您放心,下个月底准能竣工!”秦小红的声音清亮有力,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几位居民还忍不住互相点头念叨“太好了”。
等掌声稍歇,秦小红继续振奋地说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战略部署,这可是给咱们老百姓吃的定心丸,也让咱们更有干劲儿了,今后咱们继续齐发力,把日子过得比现在还红火舒心!”
14时30分,学习会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热聊中收尾,居民们揣着满心期待走出会议室时,高原的阳光把社区门口“为民服务”的大字照得愈发鲜亮。
(来源:青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