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桂声网评:擘画“十五五”蓝图,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一程)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承前启后中前进;伟大的征程,总是在继往开来中奋进。
10月20日至23日,深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连日来,全会精神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信心”“振奋”“期待”等关键词,成为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一张蓝图里,展望波澜壮阔的“未来中国”,承载着14亿多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指引着大家向着民族复兴伟业砥砺前行。
随着“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即将接续开启,这样的时间交汇节点,本身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环。回头看,“十四五”成就无比坚实,经济跨上新台阶,大国粮仓逐年丰收,新质生产力澎湃向“新”,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向前看,“十五五”蓝图通向壮丽未来,新的“奋斗坐标”清晰标注,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铺就关键一程。攀登新高峰,每一步台阶、每一段路程都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于时代潮头,既总结经验,更擘画明天,为“中国之治”的新征程明确了航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拉长视角,更能读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地位。几代人的现代化梦想,在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可知可感可触。从“一五”到“十四五”,每一个五年规划,都目标明确地将历史进程向着“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推进。今天,我们无比接近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道阻且长,前行之路愈加艰难,面临的阻力也就越大。破题攻坚,一个成功经验是强化“中国之制”,筑牢“中国之治”的根基。而深秋时节的这次全会,无疑是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关键擘画。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便是持续完善制度体制,以“中国之制”的优越,成就“中国之治”的奇迹。从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明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再到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制度”一词,贯穿始终,为下一步指明了发力方向。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里程碑意义,不仅在于对“制”的坚持与完善,更在于对“治”的强调与提升,目的就是要将制度的优越性贯彻到基层各角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推动发展、维护稳定、造福人民的强大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由“制”到“治”的演进与升华,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现在,我们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10年时间了。接下来的年岁里,“十五五”“十六五”两个关键时间段能否走得稳健扎实?奇迹不断的中国将继续展开一幅什么样的宏伟图景?关键看能否保持强劲势头,能否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在时空的经纬中观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提供了“制”的保障,注入了“治”的智慧,是关键一程上的关键动员、聚力再出发。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奋斗,串联着过去,开启着未来。砥砺奋斗,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工作千头万绪,攻坚千难万险,向何处发力,在何处突破?无不考验着落实力、执行力、创造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把握其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坚定制度自信,提升治理本领,起而行之、砥砺奋斗,将“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持续转化为“中国之治”的生动实践,不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