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春红岩 | 重庆青年“百炼成钢” 新材料助力大国智造)
央广网重庆10月30日消息(记者陈静)在重庆,一群年轻人正用智慧和汗水,炼就新时代的“钢铁”。10月29日,“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三家新材料创新阵地,见证青年如何与科技碰撞出火花、又如何“百炼成钢”。
最大直径可达2.5米
重庆两航为国产大飞机减重加速
耐高温、强度大、重量轻,围绕航空航天的理想材料钛合金,一群来自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国内一流企业单位的青年科研技术人员,在重庆两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两航),致力于让国产大飞机“轻装上阵”。
重庆两航员工介绍企业相关情况(央广网发 邹巧 摄)
“我们拥有国内唯一最大多室连续凝壳炉,具备生产国内尺寸最大钛合金精密铸件的能力,最大直径达2.5米。”重庆两航总经理助理夏海平介绍,该企业所打造的2.5米钛合金机匣,能大幅提升航空发动机的功率上限,助力国产大飞机加速起飞。
该企业还建有多条自动化生产产线,具有年产380吨钛合金大型复杂精密铸件的生产能力,满足未来产能扩充的需求,正朝着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材料及专用装备研发与制造中心的目标迈进。
PVA版“工业大米”
川维化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粮食”
一袋袋淡黄色的包装袋里装着产业的“口粮”——PVA,即聚乙烯醇。“我们依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化生产PVA。他们需要‘大米’,我们就生产颗粒状的PVA。他们需要‘面粉’,我们就生产粉末状的PVA。”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川维化工)聚乙烯醇运行部副经理龚成军介绍,目前,川维PVA已发展成100多个牌号品种的产品“大家族”。
川维PVA拥有100多个牌号品种(央广网发 邹巧 摄)
牌号齐全的产品、优质的定制化服务,川维化工PVA产品畅销全国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是中国大陆唯一进入美国市场的PVA供应商,2021年占据了中国大陆出口欧洲高端市场PVA总量的80%。“我最近还在制定11月的生产计划,即便满负荷运转也仍有缺口。”龚成军介绍,企业正投产建设年产5万吨特种PVA树脂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PVA产能,由原来的16万吨/年增至21万吨/年。
聚乙烯醇样本(央广网发 邹巧 摄)
在川维化工,不仅是材料在生产线上锤炼,青春也在岗位上淬炼。“入厂后,青年都需深入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同时,企业也为青年提供培训、平台、机会,帮助每位青年练就技能、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更敢于让青年挑大梁,进入核心关键项目。”已在川维化工工作了二十余年的龚成军说道,只要用双手和智慧,青年都能在川维化工实现价值。
聚焦新材料
明月湖实验室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从石器、铁器,到钢筋混凝土,人类对于新材料的追求永不停歇。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之本,被称为“科技发展的骨肉”,将新材料技术称之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
今年7月成立的明月湖实验室虽然年轻,却已在国际舞台上屡获荣誉。在明月湖实验室筹建期间,实验室已获得一批国家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镁基固态储氢(央广网发 邹巧 摄)
在技术上与诸多国内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并在铝合金超大产品、镁合金民用结构材料、固态储氢技术、镁合金超大一体化压铸技术、镁合金电池技术等领域均处于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安时级镁离子电池、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与装置、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获得国际大奖。更安全的电池、更高效的储能方式、更轻便的汽车零部件,正从这里逐步走向世界。
明月湖实验室还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与超威集团合作,孵化了重庆超威镁储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汽车开展全链条合作,大力推动镁合金的大规模应用,取得显著轻量化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