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太阳鸟时评:装备革新启新程,深蓝逐梦向未来)
10月16日至19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在同期举办2025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超7000件海洋科技装备集中亮相。从新能源船舶到万米深潜器,从水下机器人到深远海养殖平台,一幅全球航海装备创新发展的图景徐徐展开。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当7000余件海洋科技装备在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展台上熠熠生辉,从“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的绿色突破,到“波动耦合泵喷式仿生航行器”的智能灵动,再到“定海湾1号”的深海坚守,一幅以装备革新为笔、以深蓝大海为卷的海洋经济新图景徐徐铺展。这场盛会不仅是全球航海装备的成果秀,更是我国海洋经济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的宣言书。以硬核装备创新为引擎,方能在向海图强的征途中破浪前行,激活蓝色生产力的无限潜能。
绿色动力的澎湃浪潮,为海洋经济装上低碳引擎。全球贸易80%依赖船运,每年11亿吨的碳排放占全球总排量3%,这组数据如警钟般揭示航运低碳转型的迫切性。而本届大会给出的答案,藏在东方电气“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的技术突破里,藏在福船集团11.36万吨双燃料油轮的风帆助推系统中,更藏在闽江畔“闽江会客厅”纯电动客船的静谧航行间。“风电—氢能”闭环实现燃料成本大幅降低;当双燃料油轮油耗降低10%以上;宁德时代的电池动力为800余艘船舶注入绿色动能,“零碳船舶”不再是遥远构想。绿色,已从航海装备的附加题变为必答题,它不仅重构着航运业的能源结构,更让海洋经济的发展底色愈发清亮,为全球航运低碳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数智装备的创新活力,为海洋产业开辟智慧赛道。如果说绿色是海洋经济的底色,那智能便是其亮色。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展区,形似“黑色大鱼”的仿生航行器以360度灵活转向,将对水下环境的影响降低60%,为狭窄海域监测装上智慧眼睛;在青岛罗博飞的展台,网衣附着物水下清除机器人用空化射流破解养殖难题,实时监测网衣状态,让深远海养殖告别看天吃饭;在福州扶摇智擎的展位,渔民穿上外骨骼机器人,轻松扛起南极捕虾船单日300吨的渔获,让海上劳作告别肩颈劳损。更令人振奋的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的举行,让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携手,打通实验室到产业链的通道。数智化的浪潮,正将无人船、机器人、5G基站融入海洋养殖、科考、捕捞的每一个环节,让海洋产业从传统作业迈向智慧赋能。
高端深海装备的硬核实力,为海洋经济拓展深蓝空间。从近海到深海,从靠海吃海到经略海洋,装备的升级是跨越的关键。“定海湾1号”“泰渔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如钢铁岛般屹立深海,自动投喂、水质监测、5G通信一应俱全,鲍鱼成活率增加10%、产量提升两成的成绩,改写了深海养殖难的历史;“探索二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游弋大洋,为深海科考注入中国力量;“正力3500”风电安装平台以14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撑起深远海风电场建设的大梁,我们看到,深海不再是未知的禁区,而是蕴藏无限可能的发展沃土。这些深海重器不仅将人类探索的脚步延伸至万米深蓝,更让海洋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生态保护有了硬核支撑,为海洋经济打开了“向深蓝要效益”的新空间。
潮起闽江,逐梦深蓝。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当绿色动力驱散碳排放的阴霾,当数智装备点亮产业升级的灯火,当深海重器叩开深蓝空间的大门,中国航海装备正以“绿动领航、智驭深蓝”的姿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向海图强的征途上,唯有持续以装备创新为钥,方能解锁蓝色经济的无限可能,让这片蔚蓝大海,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
作者:黄宗跃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