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数虐我千百遍?杭电90后老师唱Rap救场)
0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数教师于超用Rap教学,将知识点融入歌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
02于超创作的《高数世界》通过节奏和押韵帮助学生记忆微积分概念,课堂反响热烈。
03他坚持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在创作中反复校对内容,确保学术准确性并获得同行认可。
04高数Rap在多个音乐平台上传后引发广泛好评,学生称其为“考前必听”和“背公式的正确姿势”。
05于超强调创新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让高数变得亲切且易于理解。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们意外解锁了“隐藏款”老师——高数教师于超竟是位“宝藏歌手”。这位90后老师不仅能把高数讲得明明白白,还能自己作词编曲唱Rap,他创作的《高数世界》等歌曲里,每句歌词都藏着知识点:
“极限的降临 精确的说明
等价泰勒组合技 导数定义的判定
罗尔的助理 零点的证明
不等关系的逻辑 单调中值都可以”
当Rap节奏响起,原本抽象的微积分公式、难懂的极限概念,竟跟着押韵的歌词“流”进了学生耳朵里。
杭电信息工程学院文理学院院长韩广国说:“于超老师用原创Rap打破学科壁垒,将理性逻辑与感性旋律巧妙融合,不仅让更多同学热爱上高数,更让一度被视为高冷的高数变得可亲、可记、可唱。”
高数“听不懂”
不如唱出来
“我从小就觉得,数学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兄弟。”于超对旋律的敏感从中学就显露,那时他已开始尝试写歌,同时也喜欢数学推导的严谨之美。两种看似矛盾的兴趣,在他成长中始终并行。
后来,于超成为一名高数教师。面对讲台下一张张因“听不懂”而皱眉的脸庞,他开始思考:能否用自己的特长,为高数课注入一点“炫酷”?
于超在上高数课 受访者供图
“很多学生怕高数,不是不聪明,是被抽象概念吓退了。”于超告诉记者,传统教学偏重逻辑推演,却忽略了情绪调动。“全是符号、公式、证明,缺少情感连接,而音乐刚好能补上这环。”他大胆设想:把知识点唱进歌里,降低学生的心理门槛。“人类大脑本就是感性与理性协同工作的,一边感受旋律一边理解逻辑,左右脑同时激活,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
2024年9月,他花一周多时间完成首支数学主题Rap《高数世界》,用轻快节奏串起极限、导数、积分等核心知识点。第一次在课堂播放时,于超心里直打鼓:“严肃的大学课堂放自己写的Rap,会不会显得不专业?”
没想到,学生们先是会心一笑,接着认真听起歌词,纷纷掏出手机拍摄。期末复习时,还有不少学生把这首歌设为“循环曲”:“听着节奏理解公式,比死记硬背效率高太多!”
更让他感动的是,不少学生表示《高数世界》不仅帮助他们记住了知识,也成了期末备考时的解压旋律。
高数世界 受访者供图
Rap“容量大、记得住”
唱两遍效果堪比三遍PPT
在众多音乐风格中,于超为何选择Rap作为教学工具?答案很简单:实用。
“数学知识点零散、逻辑链条长,需要足够的篇幅来讲解清楚。”于超解释道,“而Rap最大的优势就是歌词容量大,不像抒情歌受旋律结构限制,必须压缩内容。”
更重要的是,Rap鲜明的节奏和重复的韵律,天然具备“记忆锚点”功能。
比如歌词“极限的降临,精确的说明,等价泰勒组合技导数定义的判定”,就浓缩了核心解题思路:求极限时可结合等价无穷小、泰勒公式与导数定义式灵活求解。
又比如“找对称性,轮换对称的彻底,简化了计算预期;直角建系,坐标先后的顺序,勾勒出积分区域;极坐标系,角度变化的阴影,二重积分的信息……”短短几句,涵盖了多元函数积分的核心方法。学生跟随节奏反复聆听,不知不觉就把解题思路刻进了脑海。
于超的另一首数学相关歌曲,唱的是牛顿与莱布尼茨围绕微积分发明权展开的学术争端。 受访者供图
“我们做过对比实验,同一组知识点,用PPT讲三遍,不如用Rap听两遍记得牢。”于超说,“这不是替代教学,而是强化记忆的有效补充。”
尽管形式新颖,但于超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趣味性不能牺牲准确性。
每创作一首新歌,他都会翻阅国内外主流高数教材,对照不同版本对同一概念的表述,确保歌词既简洁又规范。“数学容不得半点模糊,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都必须经得起推敲。”
歌词初稿完成后,他还主动邀请同事和数学研究人员“挑刺”,“我问他们:这句话会不会引起误解?这个表达是否符合学术惯例?”
令于超感到安心的是,专业同行不仅没有质疑这种创新形式,反而给予高度评价。有教授听完表示,歌词把复杂概念讲透了,还没丢掉学科的严谨性。
“考前必听”
高数Rap火出圈的秘诀是用心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超将《高数世界》及其他原创数学Rap上传至QQ音乐、网易云、酷狗等平台。没想到,这些原本只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作品,收获了不少点赞和评论,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留言:“考前必听!”“洗脑又实用!”“终于找到背公式的正确姿势!”
网友评论 受访者供图
更有其他高校教师私信咨询:“能不能授权我们在课堂上使用?”还有学生自发制作MV、剪辑学习视频,配上他的歌词进行知识点梳理。
杭电202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班学生张裕强的感受是:“以前上高数容易走神,觉得全是飘着的数字。但在于老师课上,幽默的讲解、通俗的例子,再加上课前课后听的高数Rap,让高数变得亲切多了,学习效率涨了!”
“创新教学的关键,从来不是‘有才’,而是‘有心’。”于超坦言,这份“心”不仅是对数学的热爱——只有自己相信它的美与用,才能传递给学生;也是对学生需求的关注——知道他们在哪卡壳、在哪害怕,才能找对突破口。在他看来,Rap只是载体,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我不用学生学会说唱,只要他们听歌时能多一分专注、少一分畏惧就够了。”
除了写歌,于超还设计过互动游戏、编过趣味例题、讲过数学史,所有努力都只为一个目标:让高数不再是“孤岛”,而是通往思维自由的桥梁。
“下一步想让学生参与进来,搞个‘高数歌词大赛’,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知识点。”于超说,“不用追求花哨形式,关键是找到和学生的连接点。哪怕只是一个比喻、一段故事,真诚就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