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评中国】融合为笔,勾勒乡村发展新未来)
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文旅活动新风尚。乡村里游客如织,田园中活力十足,折射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兴旺。“十四五”以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左右。
在农旅融合中拓展乡村新空间。从华北农家到江南水乡,从徜徉山水到体验非遗,广袤田野,寄托着游客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新需求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各地立足自然风光、特色产业、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发展。从匆匆打卡到体验乡村慢生活,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成了游客的新向往。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在农旅融合中,催生出民宿经济、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业态,释放农文旅融合“乘数效应”。“十四五”时期,我国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今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农旅融合,铺就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全面振兴路。
在文旅融合中激发乡村新活力。广袤的乡村拥有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和厚实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各地通过文旅融合,带动了古村游、民俗游、非遗游等,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有的地方加强保护传统风貌,引进非遗市集、乡村音乐会、研学游等业态,不断增强古镇的时尚感和吸引力。游陕北看秧歌、到贵州听侗族大歌,“文化味”越来越浓的背后,是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挖掘。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实施了挂牌保护;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从“村歌”系列活动,到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点活动,各地村歌、村晚、村超、村BA等如火如荼,目前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超过47万个。文旅融合,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各地要用好政策支撑,持续强化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城乡融合中释放乡村新动力。城乡融合,打开文旅发展新天地,释放巨大潜能。乡村旅游持续火热的背后,是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差距持续缩小。一些地方鼓励村民改造升级农家院,发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实现了以景带村,以村促景,在国庆中秋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十四五”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持续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好环境换来了好前景。乡村旅游持续火热,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各地打造乡村文旅新场景,促进了农民就近就业,各地探索“公司+集体+村民+商户”的运营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乡村旅游势头向好,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乡村大地铺展。(张若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