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太阳鸟时评:走新更走心,乡村游绘就振兴新图景)
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文旅活动新风尚。乡村里游客如织,田园中活力十足,折射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兴旺。“十四五”以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左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乡村游的迭代,从来不是简单的新景点代替老地方,而是一场走心的特色出游。从“走马观花”的单一打卡,到“沉浸式体验”的多元兴盛,乡村游走出套路化、模式化,聚焦消费需求升级,深挖乡村特色资源、优势资源,在打卡体验、上新创新、流量转化的联动中,实现乡村差异化发展,形成“多元兴”的生动格局,激活乡村的生命力,绘就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的振兴新图景。
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沉浸,乡村游走心更入心。从游客在村口拍张照、在农家吃顿饭,到沉浸式参与,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乡村游的“新”,不是脱离乡村的凭空创造,而是扎根土地、扎根乡村记忆土壤里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游致力于读懂游客的心,把准他们对“看景”到“入景”的新期盼,让他们在下田插秧、上山采茶、制作皮影、学习古法酿醋等新场景中,寻找久违的乡土情怀。体验式打卡的出游模式,既把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变成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场景,又在走心中,让乡村游从拍照即走变来了就不想走,增强“留住人”的底气。
从千村一面到一村一品,乡村游有颜更有质。乡村游的“兴”,不止游客数量的增长,更是乡村与游客、村民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打造乡村游品牌,关键在增强乡村游的吸引力,这就需要走出同质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在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各地要深挖本土资源,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IP,让乡村游有独特的“魂”。以创新赋能,既跳出复制粘贴的思维,把乡村的老资源变成新体验,也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格局,避免了千村一面,让乡村游从一次性消费变成差异化选择。
从网红一时到长红一世,乡村游流量变留量。乡村游的长远发展,最怕一阵风式的热闹,而走心的乡村游,既有乡土味,又彰显匠心。如今的乡村游,离不开流量的助利,一条短视频、一篇游记,就能让一个小众村落火出圈。把流量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既要把线上热度转化为线下消费、把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期发展,又读懂游客对乡土情怀的渴望,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流量为桥梁,打通“游客体验—消费留存—村民增收”的链条,让流量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实现“火一个乡村,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
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希望田野,一头连着民心。以乡村游为切口,把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产业发展串联起来,形成“游、购、娱、学、养”的多元生态,让乡村游不止于打卡,更在走新又走心的田园风光体验中,有游客的欢声笑语,有村民的增收喜悦,更有乡村未来的无限可能。
作者:范半烟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