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比重稳定在80%左右)
大江新闻讯 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报道:五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达1.5万亿元、年度支出总量前移至全国第13位、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9月16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发布会,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财政改革发展的有关成效。

壮大“源头活水”
12.5亿元激励市县 培育新质生产力
砥砺五年,江西拓财源、壮实力。2021至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812亿元增长至3067亿元,年均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按照今年预期目标计算,五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达1.5万亿元。
五年来江西累计下达市县转移支付超1.5万亿元,总量比“十三五”期间增加超3000亿元,年均增长10.8%。
市县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夯实壮大。江西累计安排12.5亿元激励市县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税源。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0亿元的县(市、区)有3个,超10亿元的有77个,分别较“十三五”末期增加2个、10个。
此外,推动落实“三保”分级责任,明确部门管理责任。省市联动全面开展县级“三保”预算前置性审查,确保预算足额编制、不留缺口。建立县级财政“三保”资金专户,推进县级财政工资统发。强化暂付款管理,全省已有53个县区实现暂付款动态清零。“十四五”时期全省暂付款余额控制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的5%以内,2024年全省“三保”保障倍数为2.48 ,基层运转平稳有效。

催生“江西研”“江西造”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增幅居全国第二位
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西集中更多财力保障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做到“大钱大方”办大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3.4万亿元,年度支出总量前移至全国第13位。持续较高的支出强度为逆周期调节提供了充足“弹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增活力。五年来,全省科技支出累计达1124.9亿元,2024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排名前移至全国第9位,加快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更多“江西研”“江西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4.5%,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位。
扩大内需挖潜力。统筹147.6亿元一体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提质、商贸消费环境改善,累计下达预算内基建资金850.2亿元、发行专项债6992.8亿元等,加快补齐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全省上下有效益的投资持续扩大、有潜能的消费不断释放。
绿色转型聚合力。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十四五”时期,江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省节能环保支出累计达1121.4亿元,年均增长3.9%,聚焦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五年来安排71.4亿元大力推进有色、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30亿元强化制造业数字化奖补,更好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绿色生产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呈现新气象。

办好民生实事
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80%左右
民生政策本质上是投资于人、服务于民。从2007年开始,江西系统实施年度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全省民生支出累计达2.7万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用于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的支出占比超50%,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十三五”末期的14533元提高至17068元。
江西省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实现“十九连涨”,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较2021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困难残疾人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较2021年分别增长83%、57%;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5万元提高到2万元;为超6万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部分社保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群体推出大学生乡村振兴计划、支持大龄失业人员低成本创业等差异化帮扶政策,有效提升了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和人才供给质量。同时,持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贷款1400亿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和带动就业340万人次。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
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江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在养老方面,“十四五”期间,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600余个,建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近1.5万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既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也解放了家庭劳动力。
在托育教育方面,全省范围内提供免费出生缺陷筛查服务,资助42.2万新生儿免费参加基本医保;支持托育机构建设,发放婴幼儿入托补贴、托育消费券,2024年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约4.2个,从中下游水平跃居全国前列;两年共计划为中小学生配置45.5万套“可躺式”课桌椅,逐步推动午休“躺着睡”。这些举措缓解了家庭养育压力,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是着眼长远、投资未来的关键布局。
此外,江西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条件,4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全覆盖。推动疾病防治关口前移,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是全国第5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的省份;对重点人群开展肺癌重点筛查,283万人已完成风险评估。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抽取点检食品2602批次,检测群众送检食品37986项次,重点抓好校园学生餐、老年食堂餐监管。

为市场主体减负担、增后劲
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超3500亿元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就业。为打好“组合拳”,避免“单打一”,财税金融政策同频共振。一方面,江西落实落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延续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让企业经营成本真正降下来。“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超3500亿元。
同时江西积极发挥“财园信贷通”、融资担保等财政金融工具效能,撬动社会资本超1万亿元。与中央联动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小贴息”撬动银行贷款超240亿元。支持构建产业投资基金矩阵,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超140亿元,推动政府投资基金赋能新质生产力。
此外,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奖补政策,推进“微技改”“产业链协同技改”等新技改模式,采取财政综合奖励方式引导地方政府整合政策资源,支持超1万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和改造,打造500家“数智工厂”、400家“小灯塔”、20家“数字领航”等一批标杆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