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设计软件、改进设备、打造“稀缺”科室……多视角透视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央视网消息:2025年8月19日是第8个中国医师节。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医师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截止到2024年底,全国卫生人员的总数达到157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一共是508.2万人,每千人口的医师数已经达到了3.61人。我国医师队伍支撑起了全球最庞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5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近日发布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


从坚定政治方向、爱国遵纪守法、弘扬崇高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爱岗敬业钻研、恪守伦理规范、坚持作风正派、共建和谐关系、坚守诚信原则、践行廉洁自律10个方面,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各地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处置问题。


焦雅辉表示,要求新入岗入职的医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在日常执业诊疗过程当中,对医务人员定期考核,医德医风考核要融入日常考核过程当中。通过加强日常的教育培训以及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考核,推动准则落实。
记者探访雪域高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又名西藏自治区医院,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手术麻醉中心和外科病房8月19日正式启用。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这所由华西医院通过管理输出、技术平移打造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努力实现一个目标——让西藏各族群众在区内就能享受到与华西医院同质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正在查房的这位姑娘叫旦增卓嘎,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医生,曾在华西医院本部完成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1年呼吸科专项培训。

这种“规范化”正是源于华西医院的“同质化管理”。

为了弥补西藏医疗短板,医院重点打造了一批“稀缺”科室。疼痛科负责人李俊的诊室里,一上午就挤满了10多位患者。疼痛门诊治疗室也将于近日开放,提供神经阻滞等有效精准的疼痛治疗。


在医院的检验科,这条崭新的生化免疫流水线格外显眼。工作人员介绍,它能实现全封闭管理,采集一管血最多可完成30多项检测,1小时就能出结果,为高原疾病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保障。

除了日常诊疗,医院更在为高原健康“兜底”。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可能损伤心、肺、脑等器官,红细胞增多症等高原特发疾病还会增加脑梗、心梗风险。现在,华西医院西藏医院与本部之间开通了48小时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目前,华西医院西藏医院正在建设大数据资源中心、生物样本资源库,探索高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优质诊疗方案。
设计软件改进设备 让医疗操作更便捷
2025年8月19日是第8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在北京的很多医院,医生们结合救治过程中患者需求以及遇到的问题,改进软硬件系统、设计新型医疗设备,让医疗操作更便捷高效。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冠心病无创筛查的有效方法,以往的三维图像重建和判读需花半小时以上。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们牵头开发了一套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在2分钟以内自动完成图像重建与判读。

中医注重“治未病”,对照体质量表,通过体质辨识来评估一个人属于哪种体质,发现身体潜在问题,采取预防措施。

在儿童体质辨识方面,北京中医医院儿科设计了一套软件系统,构建了平和质、气虚质等10种小儿体质类型的智能分析模型。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血栓抽吸系统,改善抽吸导管的头端设计,减少堵管,提高柔顺性、跟进性,并设计出了小巧、无菌的抽吸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