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皖中评:岂能容“键盘侠”借迎客松“松针”刺人?)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刘纯银(资深时评员)
“黄山迎客松枯死了!树枝是假的!”——近年来,此类耸人听闻的谣言不时在网络上炒作。然而,真相之盾坚不可摧。面对流言蜚语,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果断亮剑,融入“净网2025”专项行动,联合“中国好人”、迎客松第十九任守松人胡晓春,精心制作了一部权威辟谣短视频《松畔守护蓝 真相击碎谣》,以铁的事实和滚烫的守护情怀,为迎客松正名,更向造谣者宣示:官方打假、辟谣,一个都不能少!

善良的读者可能不知,键盘侠轻敲一句“枯死”“假树”的谣言只需几秒便能抛出。然而,这轻飘飘的几个字,却如无形的毒刺,刺伤的不仅是迎客松的清誉,更是无数守护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心血结晶。
你看,胡晓春这位最年轻却守松年限最长的守松人,365天中有超过300天住在海拔近两千米的山上,陪伴他的是一张简易床、一副桌椅、一台监控电脑和一些监测工具。15年光阴,他扎根在不到7平方米的工作室,写下了90多本、累计超14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每一次新梢萌发、每一轮松针更替、每一个开花时刻,甚至应对恶劣天气的应急方案,都如钟表齿轮般被精密记录在案。而这140万的白纸黑字,无疑比任何空穴来风都坚实万倍。键盘侠随手射出的“毒针”,在守松人用生命丈量的年轮面前,显得何其苍白与卑劣。
更让读者没有想到的是,自1981年起,黄山风景区便为迎客松设立了专职守松人制度,风雨无阻四十余载。胡晓春们如同“防火墙”般的守护,早已超越了职责本身,升华为一种融入血脉的使命与传承。正如胡晓春在辟谣视频中所说:“迎客松的‘真’,刻在我的每一次观察里。”这“真”,是他用青春岁月、用每一次细致的巡查、用每一笔详实的记录刻下的。
视频镜头下,迎客松饱经风霜却生机勃勃的树干纹理、遒劲有力的枝条,这些不可复制的自然印记,正是对谣言最无声也最有力的驳斥。守松人守护的是历史的见证、自然的奇迹,更是喧嚣时代里那份沉静的真实重量,是浮躁人心渴求的信任磐石。
反观为何迎客松屡屡成为谣言靶子?无他,流量使然。“国宝枯死”的噱头,天然具有爆炸性传播力,能瞬间点燃某些人的猎奇与焦虑。一些“键盘侠”深谙此道,为博眼球、赚流量,不惜践踏公序良俗,将迎客松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当作廉价博取关注的工具。这种行径,既是对自然馈赠的亵渎,对守松人心血的漠视,更是对社会信任基石的疯狂蛀蚀。

《松畔守护蓝 真相击碎谣》视频截图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布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这掷地有声的宣告,清晰地划出了红线。这也体现了官方在应对网络谣言时,坚持“打假”与“辟谣”双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治理思路。光有辟谣澄清真相还不够,必须对造谣传谣者依法严惩,斩断流量黑产的利益链,才能真正形成震慑,让“键盘侠”不敢、也不能再用虚假的“松针”刺伤社会信任。
千年迎客松,在日月的光辉下依旧苍翠挺拔。守护它,不仅是守松人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面对那些借“松针”之名行刺人之实的网络谣言,我们既要依法“打假”,形成高压震慑;更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对可疑信息多一分审慎求证,对权威发布多一分信任尊重,共同筑牢抵制谣言的“防火墙”。唯有如此,才能让清朗之风吹遍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让迎客松,以及它所象征的信任与真实,永远迎风而立,笑纳八方来客。莫让“键盘侠”的“毒针”,刺伤了我们共同珍视的真实世界。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投稿邮箱:zhufy@hf365.com,59454423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