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西农田添 “智慧大脑”!高科技气象观测系统赋能现代农业)

定西市气象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高标准农田里安装微气象观测系统。定西市气象局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焦润安 田雨
近日,定西市气象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专家们,在高标准农田里安装了两套微气象观测系统。
这套设备可不一般,它就像给农田装了“智慧大脑”,既能监测气温、气压、湿度、降水等,还能给10厘米至30厘米的土壤做“三层CT扫描”,实时测出土壤水分和温度。
不仅如此,它搭载了云端数据“神经网”,通过云采集器和管理平台,技术员在手机上就能远程“遥控”设备,数据实时“飞”进系统,分析结果一键共享。
“现在打开系统,田里的墒情就像看温度计一样清楚,连土壤里能供庄稼喝的‘有效水分库存’都算得明明白白,浇水施肥全有了精准谱儿。这两天降水比较充足,你看土壤数据有明显变化。”定西市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站副站长雷俊指着屏幕上的曲线介绍。

定西市气象部门在全市各县区安装了1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2套宇宙射线观测仪。
“测点捕捉的庄稼间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数据,就像给病虫害打了‘提前量’。啥时候该打药、搞‘一喷三防’,一看数据就能拿主意,我们依靠数据提前一周提示病虫害高发期,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这套系统还能用来研究气候和病害的关系,拿科学结论指导种地呢!”定西市植保站的技术员连连点赞。
这套系统还藏着“光热密码”——太阳辐射数据,算准光热账,什么地方适合建温室大棚、种啥作物能“吃”饱阳光,作物布局都有了科学依据。
据介绍,此前,定西市气象部门在全市各县区安装了1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去年又装上了2套能“扫描”百米范围土壤水分的宇宙射线观测仪,填补了传统测量的“尺度空白”。
如今,这些“科技哨兵”采集的数据正变成田间管理的“金钥匙”。专家们把气象数据和智能预报一结合,就能跑到地头“手把手”指导,从中药材气候品质研究到仓储保鲜,全链条送上“气象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