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为繁琐公证做“减法”,为群众满意做“加法”)
合同、赠与、继承、财产分割、亲属关系……到公证处办个公证心里才踏实。公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理是人们的需求与期盼。司法部21日对外公布“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方案的通知,决定自今年3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公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享受到更优质、更高效、更满意的服务,就需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作为办事人员的“心头大事”,在公证服务“瘦身”上下功夫,助力群众告别“门好进、话好听、事难办”的新问题。公证服务减证便民提速,关键在“减”,落脚在“办”,着力缩短办事时间、减少所需材料、提升服务质量和办证效率,进一步利企便民,在快办、办实、办好中,让“新举措”赢得“好口碑”。
公证服务“瘦身”,实现以“减”换“简”。一直以来,群众办事总是离不开大包小包的材料,一旦出现材料准备不齐,又要重新跑,给企业和群众带来很多的不便。公证服务“瘦身”,通过“缩短办证期限”和“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用“缩”和“减”,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了让群众更好办证,坚持下好“先手棋”,对所需资料给出明细清单,也通过分类办理、限期办理、特事特办等多种方式,更灵活地为群众办事,既简化了材料和程序,更提升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公证服务“瘦身”,实现以“减”赋“能”。公证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内容,高效便民是基本要求。通过拓展“一证一次办”、 推进“一事一站办”,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互嵌功能模块、互通服务系统等方式,着力打破信息壁垒,让群众办事不再多个部门跑。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简便的背后,是对办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打造更多“一专多能”的办事人员,着力提升履职担当能力,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真正地把公证服务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公证服务“瘦身”,实现以“减”增“效”。民之所盼,施政所向。信息化时代,网络让不见面办事成为了人民群众的追求,越来越多政务服务上网,也为群众带来了摸得着的实惠。通过“互联网+公证”服务手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既节省时间、金钱,带来方便,也提升办事效率。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线公证服务实现了在线咨询、预约、申办等一体化办证服务。显然,公证服务坚持数字赋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各类人群更好地享受数字发展红利,办事更有效率、更有质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新时代公证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倾听民声,强化责任意识,主动疏通群众办事的堵点,更好享受“公证减证便民提速”的福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