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2023高质量发展回眸|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回望2023吉林实践(五)

0
分享至

(原标题:2023高质量发展回眸|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回望2023吉林实践(五))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部署大国“粮”策,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9月,俯瞰农安县龙王乡“稻蟹共生”田园风光,一幅醉人“丰”景映入眼帘。近年来,在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当地全力推进稻田养蟹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实现“一地双收、一水两用”。本报记者 石雷 摄

牢记嘱托谋跨越,勇立潮头踏浪行。吉林铆足干劲,围绕“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相继出台支持粮食生产、保护黑土粮仓、现代种业振兴等一系列重磅之举,启动推进“双千一万”标志性重大工程,将“大农业”列入“四大集群”之首……吉林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铿锵有力。


回首一年,问道农业大省,吉林呈现的,是一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优异答卷。


一问:如何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吉林用事实说话——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837.3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增量居东北四省区第一位,粮食总产跃居全国第四位。粮食单产稳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位。


仓廪实,天下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配套实施河湖连通、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让“中国饭碗”多装“吉林好粮”。


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今年我省粮食总产837.3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从全国第五位跃升至第四位。在连续三年超过800亿斤基础上,增产21.14亿斤,增量居东北四省区第一位。粮食单产958.2斤/亩,稳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位。


吉林大地,再次喜获丰收。礼赞丰收之际,更要致敬耕耘。

2023年9月,永吉县北大湖林果小镇进入丰果期,开九果、金红苹果、鸡心果、龙丰果相继上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这一年,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耕耘,“梨树模式”扩面提质,再获丰收;在贫瘠的苏打盐碱地上耕耘,昔日不毛之地,变身今日米粮川,“大安模式”得到有力印证;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河湖连通”“大水网”重大工程,守护粮食生产的水利“命脉”;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齐头并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坚决扛起种业振兴担当,为主粮装上“中国芯”;依托“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立“天地空”一体化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探索建设“无人农场”,用互联网技术武装“智慧农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地生根,吉林正全力打造国家绿色大粮仓。


2023年,吉林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逐个环节安排部署、逐季压茬推动落实,七项有力措施,各个扎实有效——


抗涝防旱措施实。为有效应对夏涝影响,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专班,分区分片包保舒兰等受灾较重县(市)。全省共成立农业服务指导组151个,累计派出技术人员3.26万人次,全力推动灾后恢复生产措施落实。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组建1311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启用排涝机械12352台套,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针对西部局地严重春旱,落实抗旱播种1467.64万亩,实施浇灌1431.8万亩次。新建和修缮农田抗旱灌溉井2.24万眼,整治农田沟渠1.75万公里,新增可灌溉和排涝面积927万亩。


病虫防治招法多。制定《2023年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增设太阳能智能虫情测报灯99台、专用性信息素诱控设备5.57万套。实施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等绿色防控技术144.4万亩次,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试验试点示范面积81.25万亩,开展减药控害精准施药382万亩、农区鼠害绿色防控57万亩,试验生物防治大豆食心虫技术20万亩。

近年来,洮南市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如今已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合同加服务的产业链条,走上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这是2023年9月当地一家辣椒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拣选收获的辣椒。 邱会宁 范海辉 摄

田间管理服务细。出台5个农业生产指导性文件,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分作物、分环节开展指导服务,强化落实田管措施。在灌浆关键时期,各粮食主产区累计投入直升机49架、无人机1506架,实施“一喷多促”1570.5万亩,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良田扩建步伐快。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92.94万亩,累计建成4204.94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1.3%。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开展工程化试点30.5万亩,全面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


单产提升效果好。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14个玉米、4个大豆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县。在两个县开展玉米单产提升建设工程4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密植234.04万亩。广泛开展高产竞赛,中西部赛区玉米最高产量达到1021.18公斤/亩。


良种推广有突破。推广农作物主导品种105个,其中,玉米品种49个、水稻品种28个、大豆品种28个。首次综合筛选出耐密突破性品种41个、耐盐碱品种47个,遴选76个农作物品种开展高产竞赛,4个玉米品种实现亩产“超吨粮”、3个水稻品种亩产达700公斤以上、4个大豆品种亩产达290公斤以上。


农机应用效率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集成推广农机农艺措施,实施耕地深松800万亩、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110万亩。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


加快推进“大水网”“河湖联通”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以“两横四纵”守护粮食丰产水利“命脉”,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上下一心,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在吉林大地是庄严承诺,更是奋战实干。


二问:如何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吉林用事实说话——2023年,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700万亩,实现5年翻一番,稳居全国第一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吉林省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地,80%以上的粮食产自黑土地,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责任重大。


从制度建设到依法保护,从主体责任到成果转化,吉林在黑土地保护方面日渐成熟完善——

近年来,永吉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形成稻米种植、观光、研学、农旅、加工、销售的线下与线上完整三产融合产业链,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图为2023年8月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稻田画风光。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制度。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建设,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上下贯通推动落实。2023年,先后召开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领导小组会议、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座谈会,安排部署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推动黑土地保护深入实施。


强化法律贯彻,加强依法保护。国家黑土地保护法颁布后,吉林及时修订《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并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行。结合7月22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系列宣传活动和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观摩等活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和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到黑土地保护中。


强化考核监督,压实主体责任。对全省44个县(市、区)开展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结合粮食安全考核工作,组成10个督导组,开展巡回督查指导。设立“骏马榜”“蜗牛榜”,对任务进度定期调度通报。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嘎什根试验站以物理改良和生物改良技术为主,构建合理水田耕层,运用“良种+良田+良法”的盐碱地改良新技术,攻关重度盐碱地,为镇赉县水稻增产增收贡献科技力量。图为2023年8月该实验站试验田内水稻长势喜人。 本报记者 张野 钱文波 摄

强化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着力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四良一智”上协同发力。建成黑土地保护领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和1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创新研究院。累计启动100多项课题攻关,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研制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配套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人-机”数据感知体系。建设了农安、梨树和镇赉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目前,全省核心示范基地面积超8万亩,累计展示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水稻抗低温减灾生产、盐碱地以稻治碱改土增粮等23项技术。


强化技术推广,持续服务“三农”。建设县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240个以上,保护性耕作实施作业主体达到2.6万个以上。实行“优机优补”政策,全省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超过5.1万台。利用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实现作业监测全省统一管理。开展保护性耕作培训200多场次,培训基层推广人员2000人以上、专业机手5000多人次。构建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总结“上盖、下松、适度深翻、水肥一体”等技术路径。2023年,全省推广耕地深松800万亩、增施有机肥500万亩、耕地轮作200万亩、水肥一体化500万亩。


长白天下雪,相约在吉林。冰雪覆盖下的广袤黑土地开始休养生息,为2024年希望的春天养精蓄锐,为2024年金秋再获丰收孕育生机。


三问:如何更好地践行大食物观


吉林用事实说话——“秸秆变肉”,让吉林更加“牛”起来;“百万亩棚室建设”,让吉林冬季依然满室翠绿;人参综合产值首次突破700亿元,居全国首位;多元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让吉林更加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

近年来,镇赉县在推进“一村一品”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使当地农民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图为2023年9月莫莫格蒙古族乡乌兰昭村的种植户采摘万寿菊。本报记者 丁研 摄

今年,吉林全面发展“四季农业”,深入挖掘树上摘的、地里长的、水里游的等资源优势,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努力走出具有吉林特色的大农业、大产业发展之路。


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7.86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看,生猪出栏1425.6万头,同比增长7.3%;牛出栏219.3万头,同比增长11.4%;羊出栏520.6万只,同比增长3.7%;家禽出栏3.6亿只,同比增长9.7%。


畜牧产业异军突起,让“四个蹄子”奋力追赶“四个轮子”。


年初以来,吉林强势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全产业链项目建设风生水起。全省肉牛饲养量预计达到770万头左右,“皓月当空”“黄牛遍地”的美好图景正在加速呈现。


在生猪产能调控方面,重点抓好77个省级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建设,认真落实生猪价格预警机制,紧盯大县、大场、大户三个关键,聚焦能繁母猪、规模养殖场两个环节,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大带小,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存出栏结构,促进生猪产品均衡上市。


为推进畜产品产销对接,吉林积极组织畜产品营销、屠宰加工和规模养殖等98家企业成立了畜产品产销协会,充分发挥产销协会作用,推动吉浙生猪、肉牛产品公司化、市场化点对点对接,加快餐食品牌建设和业态创新,引领本土化终端消费升级,通过连锁店、旗舰店等走向全国。


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蔬菜产销集散中心,推动“吉林菜”走向全国。


“菜篮子”一头连着市民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吉林全力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开展“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通过建棚室、强技术、提产能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九区五线一中心”蔬菜产业发展格局,依托9个地市级城市周边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围绕哈大线等5条重要交通干线建设棚膜经济产业带,以长春市为轴心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蔬菜产销集散中心,稳步提升冬春季蔬菜自给率,实现夏秋季北菜南运。

磐石市依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积极搭建食用菌产业发展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种植大户等为基础,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图为2023年9月磐石市取柴河镇取柴河村灵芝种植户在晾晒灵芝孢子粉。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因地制宜抓好东部蓝莓、山葡萄,中部黄桃、大樱桃,西部西瓜、黄菇娘等水果产业发展,不断丰富百姓的“果盘子”。


曾经的“有啥吃啥”,到现在的一年四季“想吃啥有啥”。2023年,吉林冬春蔬菜供给率达到12.6%,蔬菜年产量超过1300万吨,优质、安全、放心的“吉林菜”不仅稳定供给本省居民,每年还有200万吨以上销往省外市场。


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围绕长白山,吉林重点在通化、白山、延边等东部山区打造特色产业带,推动食用菌、中药材、长白山山珍等优势特色产业扩面、增品、提标,全力推进“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黑木耳”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球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全国菌种繁育“硅谷”,带动全省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园区化。


立足本土,开发优势乡土资源。吉林人参产量占全国60%、世界40%,通过集群化、园区化、标准化发展,人参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生产、加工和市场体系。2023年,全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首次突破700亿元,居全国首位。抚松万良、通化快大、集安清河、延吉鹏程四大人参交易市场鲜参交易量占全国85%,产品远销海内外,广受消费者青睐。


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发展路子。依托长白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丰富的林木资源、优质的水质资源,吉林成功打造了国家级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黑木耳特优区2个、桑黄特优区1个。全省黑木耳、灵芝、姬松茸、桑黄等食药用菌栽培规模达到29.6亿袋。其中,桑黄以900万椴的栽培量位居全国首位;黑木耳常年栽培规模28亿袋左右,居全国第二位。


乡村产业竞争,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土特产,真正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与此同时,渔业生产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今年,吉林以建设现代渔业为目标,通过扶龙头、树典型、强带动,着力打造大水面生态渔业和冬捕产业,全省近百个5000亩以上大水面无一荒芜,以查干湖为代表的集养殖、加工、餐饮、住宿、观赏、休闲、文化博览、产学研基地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园区初步形成,渔业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立体养殖扩面,科技赋能迈向新生。随着智慧渔场加速建设,池塘精养和湖库大水面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通过扩大大银鱼、池沼公鱼等东部名优冷水鱼生产规模,扶持查干湖、哈尔淖等水库开发分割产品、罐制品,全省年加工水产品规模达5000多吨。冬捕节期间,查干湖加工分割、冷冻水产品近300吨,品种10余个,销往省内外。


农业产业由粗到精、由短到长、由单一到复合,吉林通过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业扩规模、增效益,建设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让更多吉林的优质食品“进家庭厨房,上百姓餐桌,装群众口袋”。


四问:如何做好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吉林用事实说话——全面推进“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做活“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前,吉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正在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聚力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产业,吉林积极推进“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促进农产品由生到熟、由初到精、由短到长、由单一到复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扩规模、提速度、增效益。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引领未来。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破题,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深度开发“原字号”,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本地农产品“吃干榨净”,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创建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2023年,争取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4个,吉林大豆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新评选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8个,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培育领军型企业。通过开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评选工作,新评选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2户,向农业农村部推荐申报8户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力培育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领军型企业。


加强指导服务。会同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举办全省“十大产业集群”科企对接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研发合作,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与金融机构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举办全省十大产业集群重点龙头企业银企对接活动,共推介67个企业融资项目,融资需求达70多亿元。举办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分组交流和研讨汇报等方式,帮助参训学员开阔视野、学习政策、拓展思路和提升能力。

同时,立足粮食产量足、畜禽品质好和特产种类多的资源优势,吉林加快推动“吉系”预制菜产业建设,年产值达55亿元。


从“小特色”到“大产业”,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目前,全省玉米水稻、生猪、肉牛肉羊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禽蛋、人参、果蔬、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建设“十大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09户,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9个。现代农业产业已串珠成线、集群成链。


既做足“头部”农产品特色化增值空间,又做好“尾部”精深加工大文章,“头尾”一道下真功夫,吉林切实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


吉林坚持组织引领、规划先行,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大农业要求,着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工作力量向大农业布局、政策措施向大农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大农业集聚,促进构建大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充分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作用必不可少。


吉林突出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开展示范农民合作社四级联创和示范家庭农场三级联创,着力打造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县域样板,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5557家和5730家,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规范发展到8.1万家和9.8万家。


加强指导帮扶。遴选2956家示范主体与吉林邮政对接赋能。创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省农业农村厅结对帮扶地区,协调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实事清单,着力解决用地、用电、融资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争率先,站排头,创佳绩。大农业是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优势和基础,谋划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全面加快乡村振兴,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吉林必定不负使命担当。


朝霞漫新峰,号角已催征。2024年,吉林将继续书写建设农业强省的炫彩华章,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作出吉林贡献!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雷军称每一条微博都是自己写、自己发:每天起床先想好三五条内容

雷军称每一条微博都是自己写、自己发:每天起床先想好三五条内容

快科技
2024-04-29 16:27:17
世界公认的十大美食

世界公认的十大美食

椰青美食分享
2024-04-28 07:55:09
“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是什么意思?提醒:60岁以后,牢记4件事

“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是什么意思?提醒:60岁以后,牢记4件事

番茄健康
2024-04-27 11:12:06
贾玲被质疑体重反弹 现身室外拍广告双腿肌肉发达笑容灿烂

贾玲被质疑体重反弹 现身室外拍广告双腿肌肉发达笑容灿烂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4-29 13:01:32
1994年,尼克松遗言:我很后悔访华,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1994年,尼克松遗言:我很后悔访华,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百年历史老号
2024-04-26 16:47:47
曝勇士正狂追3大超巨,库里第五冠稳了,12+11盖帽王也要来

曝勇士正狂追3大超巨,库里第五冠稳了,12+11盖帽王也要来

张敏
2024-04-29 11:30:25
不到24小时,马斯克结束“闪电”访华!特斯拉中国官方的FSD购买页面描述由“稍后推出”改为“即将推出” 特斯拉股价盘前大涨7%

不到24小时,马斯克结束“闪电”访华!特斯拉中国官方的FSD购买页面描述由“稍后推出”改为“即将推出” 特斯拉股价盘前大涨7%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29 18:29:53
肝脏有病,身体先治!身体出现“1痒2臭3黑”,说明肝病已来临

肝脏有病,身体先治!身体出现“1痒2臭3黑”,说明肝病已来临

展翅高飞在雨中漫步
2024-04-16 08:25:39
深夜突发,重大消息震惊国内外金融圈,央视新闻滚屏播报三分钟

深夜突发,重大消息震惊国内外金融圈,央视新闻滚屏播报三分钟

静守时光落日
2024-04-29 12:14:56
我靠,真急了,允许个人拿地建房卖房了

我靠,真急了,允许个人拿地建房卖房了

中产先生
2024-04-27 12:09:49
日元对美元持续走高,美元指数跳水

日元对美元持续走高,美元指数跳水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29 12:30:12
有网友总结:在中国,想失业比考北大还要难,真正符合失业标准的少之又少!

有网友总结:在中国,想失业比考北大还要难,真正符合失业标准的少之又少!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4-26 18:55:09
王婆在江西说媒遇到的相亲对象怎么没有一个是带编的?

王婆在江西说媒遇到的相亲对象怎么没有一个是带编的?

陶留留说故事
2024-04-28 18:04:21
广州出局夜,郭士强与妻子相拥,官宣去向,任男篮新主帅悬念揭晓

广州出局夜,郭士强与妻子相拥,官宣去向,任男篮新主帅悬念揭晓

刺头体育
2024-04-29 18:57:09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猫眼观史
2024-03-25 14:31:14
陪伴深圳26年的“火车站”已停止运营,是无数深漂人的第一站

陪伴深圳26年的“火车站”已停止运营,是无数深漂人的第一站

呼呼历史论
2024-04-29 17:14:10
故事:我在阿富汗外派,掀开了一位穆斯林少女的面纱,她非我不嫁

故事:我在阿富汗外派,掀开了一位穆斯林少女的面纱,她非我不嫁

潮河讲堂
2024-04-24 17:09:26
深度|问界M7事故原因待解,何小鹏余承东曾隔空辩论的AEB“有罪”吗?

深度|问界M7事故原因待解,何小鹏余承东曾隔空辩论的AEB“有罪”吗?

蓝鲸财经
2024-04-28 23:08:30
大批“爱国者”导弹正在到来!英国防部称已击落100多架俄军战机

大批“爱国者”导弹正在到来!英国防部称已击落100多架俄军战机

鹰眼Defence
2024-04-27 17:42:20
于文文真是又白又大,在女歌手里面身材真的是顶级的存在了!

于文文真是又白又大,在女歌手里面身材真的是顶级的存在了!

今日搞笑分享
2024-04-29 12:38:17
2024-04-29 19:44:49

头条要闻

专家警告:美若将南海台海联动 或同时"出牌"牵制中国

头条要闻

专家警告:美若将南海台海联动 或同时"出牌"牵制中国

体育要闻

足球童话!执教16年,从业余联赛到德甲

娱乐要闻

田馥甄遭抵制,蔡依林却能稳稳捞金?

财经要闻

牛市,无需多言

科技要闻

马斯克收获大礼,李彦宏梅开二度?

汽车要闻

配置更丰富 静态体验2024款欧拉好猫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游戏
亲子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共度北京108小时 北京当代2024“凝聚”全球36座城市100余家艺术机构

手机要闻

Nothing Phone(2a)蓝色特别版手机发布,售 23999 卢比起

DLC卖出250美刀!知名FPS游戏的一次更新,成了大型同行骑脸现场

亲子要闻

儿子像妈妈好不好#儿子#妈妈

军事要闻

以军轰炸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 至少15人死亡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