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博物馆禁止拍照,不止因为闪光灯

0
分享至
展品也会“见光死”

国庆假期,各地博物馆门前再次排起长龙。

厚重庄严的青铜器、雍容华美的丝绸、栩栩如生的国画……都以它们独特的身姿频频引人驻足。但光看肯定不够,好不容易排长队进了馆内,总得为自己这一趟留下点纪念,比如在朋友圈发个九图。

可惜的是,一些博物馆的灯光不太给力,如果不使用闪光灯,根本别想在昏暗的环境里拍清文物的相貌。

因此,不免有游客心存侥幸,在拍照时选择打开闪光灯。但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可能会给文物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伤害。

在昏暗的环境中,相机闪光灯的光芒显得格外刺眼 / 图虫创意

实际上,文物们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但大多都很脆弱。我国《博物馆设计规范》将陈列展品按其光敏性分为对光特别敏感、敏感和不敏感三类,由敏感度从高到低对其年曝光量进行数值限制。比如,青铜器的照度标准值应不高于300lx,彩绘陶器不高于50lx[1]。

而闪光灯刺眼的白光看似一晃而过,其实已经在瞬间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它的照度高达600lx每秒[2],是文物们所能承受的标准值的数倍。

除了高照度之外,闪光灯还暗含两大致命武器——紫外线和红外线。由于波长不在可见范围内,它们无法被人察觉,却一直在背地里进行着“文物破坏行动”。

在被红外线照射后,书画类展品表面的油饰彩画层温度会升高,导致其逐渐褪色,失去往日的神采;而紫外线则通过形成过氧化氢,与书画中的颜料发生化学反应,不仅会使其颜色褪去,甚至还会让它们变色,变得“面目全非”[3]。

如梵高名画《向日葵》,就因为其黄色颜料中包含了易与紫外线发生反应的矿物质,导致现在展出的《向日葵》比当年画出的要暗淡许多[4]。

由于受到经年累月的侵蚀,兵马俑们身上的华采不再 / 图虫创意

面对如此强大的破坏力,文物们怎么会不“瑟瑟发抖”呢?

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有博物馆五千余座,全年近十亿人次走入博物馆[5]。如果每四十名游客中有一名游客使用闪光灯[6],那么每座博物馆的文物平均每年要承受近五千次闪光灯的照射。随着时间的流逝,伤害逐渐叠加,文物们的“生命”也将在一束束白光中走向终点。

更可怕的是,文物们面临的挑战,还远不止闪光灯一种。

如果说闪光灯产生的是爆发性伤害,那么展馆内的照明对文物们来说就是持久性的“折磨”。

研究者曾对馆藏丰富、游客众多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调研,发现即使博物馆按照规定进行陈设光源设计,展馆内的荧光灯对织物展品抗拉强度的损害率接近10%。而相同条件下,闪光灯对织物的损害率只有约2%[6]。

并且为了凸显藏品,大多数博物馆采取一般照明和重点照明结合的方式,既在展柜顶部设置网格状发光格栅,为展品提供柔和的整体照明环境;又在展柜边缘安置小型投光灯或侧立式灯具,以此来保证照明的均匀度[7],如摆放在展柜中的瓷器、玉器和陶器。

这样的安排虽然为展品提供了更便于观赏的照明环境,但同时也导致更多的光照汇集到了文物表面。

重点突出的灯光从上方射下,无法均匀地照射文物 / 图虫创意

此前就有调查发现,国内博物馆对于敏感类展品的照度值普遍高于《博物馆设计规范》的要求,其中,首都博物馆的最高照度值甚至是规定值的两倍多[7]。

可见,即使脱离了灰扑扑、黑黢黢的地底,被安置到了通风敞亮的博物馆里,文物们的生存环境依然存在许多隐忧。

文物的脆弱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上,也反映在与其名声攸关的版权问题中。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不开闪光灯,一些博物馆还是明令禁止拍照。

200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曾起诉中国商业出版社未经授权私自使用其藏品图片,中国商业出版社因此赔偿了约65万元,并在《光明日报》上公开道歉。

这种侵权案件在世界范围内也不罕见。今年,意大利学院美术馆就起诉时尚杂志《GQ(意大利版)》,认为其对知名意大利雕塑作品《大卫》的二次创作系属侵权。

不过,游客们对此也不必太过担心。你为文物拍摄的照片不过是文物本身的一种复制,没有进行改造或者再创作,是不涉及侵权的[8]。

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解除了“拍照禁令”,把拍照自由还给了游客。这不仅让文物被更多人所看见,也带动了文创等衍生经济的发展,为博物馆创造了更高的收益。故宫博物院2017年的文创销售额就高达15亿元[9]。

从帆布包、笔记本到雨伞、钢笔,博物馆的文创周边丰富多样 / 图虫创意

所以,下次再走进博物馆,看到目瞪口呆的金门风狮爷、可爱喜庆的说唱俑、“无语菩萨”沉思罗汉等,或许你也可以通过照片的形式,把这些“博物馆显眼包”们带回家。

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在拍照前多留意馆内提示,遵守规则,也不要打扰到其他游客。

参考文献

[1]GB/T 23863-2009《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2009年5月4日)

[2]Schaeffer, T. T. (2001). Effects of light on materials in collections: data on photoflash and related sources. Getty Publications.

[3]CIE.(2004).Control of Damage to Museum Objects by Optical Radiation. Div.3.TC 3-22

[4]鲁欣月,何璐 & 赵军龙.(2021).梵高画作褪色的秘密——颜料中的化学. 大学化学(10),73-80.

[5]王珏.近十亿人次走进博物馆.(2019年1月9日).人民日报

[6]彭镁漫,杨璐,曹张喆等.闪光灯对博物馆内染色丝织品的影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02):102-110.

[7]党睿,张明宇,刘刚,于娟,侯丹.基于文物保护的博物馆展陈照明调查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3,24(03):18-23

[8]凌淑颖.(2022).博物馆资源利用中的著作权扩张与限制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

[9]任明杰.(2019).故宫首晒“账本”:文创收入15亿,竟然超过1500家A股公司!(2019年2月18日) .中国证券报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怀孕女同事蹭车两个月,男子选择坐地铁,不料同事老公竟打来电话

怀孕女同事蹭车两个月,男子选择坐地铁,不料同事老公竟打来电话

纸鸢奇谭
2024-06-12 14:21:20
二传榜第一!中国女排30岁美女二传双项蜕变,蔡斌重用她收效了

二传榜第一!中国女排30岁美女二传双项蜕变,蔡斌重用她收效了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4-06-13 17:41:19
一对朝鲜夫妻在金日成广场上的罕见合影

一对朝鲜夫妻在金日成广场上的罕见合影

视点历史
2024-06-14 17:21:20
欧美齐对华加税:玩不起了,现在轮到中国去“敲门”了

欧美齐对华加税:玩不起了,现在轮到中国去“敲门”了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6-14 12:36:48
玫瑰的故事:刚刚发生关系白晓荷就求复合!黄振华最终选择苏更生

玫瑰的故事:刚刚发生关系白晓荷就求复合!黄振华最终选择苏更生

露珠聊影视
2024-06-14 12:31:59
央媒怒赞、名校开抢!看到“手下败将”履历后,才明白姜萍有多牛

央媒怒赞、名校开抢!看到“手下败将”履历后,才明白姜萍有多牛

时时有聊
2024-06-14 16:00:06
克罗斯:德国进入状态?匈牙利比苏格兰至少强一档,拿下了再说

克罗斯:德国进入状态?匈牙利比苏格兰至少强一档,拿下了再说

直播吧
2024-06-15 07:30:30
今晚!让路欧洲杯,CCTV5+直播中国女排,朱婷+袁心玥+李盈莹出战

今晚!让路欧洲杯,CCTV5+直播中国女排,朱婷+袁心玥+李盈莹出战

晚池
2024-06-15 01:53:07
商务部:受贸易壁垒等影响,中国外贸下半年面临较复杂形势

商务部:受贸易壁垒等影响,中国外贸下半年面临较复杂形势

南方都市报
2024-06-14 11:46:07
80后已婚银行女职员深情表白60后已婚副行长的瓜!

80后已婚银行女职员深情表白60后已婚副行长的瓜!

顾礼先生
2024-06-14 15:44:43
吴波已任雄安领导

吴波已任雄安领导

新京报北京知道
2024-06-14 23:16:17
真实缅北!李赛高最惨,白天被5根水管同时开工,晚上被做成人彘

真实缅北!李赛高最惨,白天被5根水管同时开工,晚上被做成人彘

马尔科故事会
2024-06-14 19:24:08
刚刚!央行传来大消息,见证历史

刚刚!央行传来大消息,见证历史

说财猫
2024-06-14 21:36:11
是战略反制还是战前准备?中国突然宣布管制禁令,美不知所措?

是战略反制还是战前准备?中国突然宣布管制禁令,美不知所措?

糖逗在娱乐
2024-06-14 23:33:50
丹佛邮报曝掘金重磅交易!波特换小诺维斯基,穆雷换71分先生!

丹佛邮报曝掘金重磅交易!波特换小诺维斯基,穆雷换71分先生!

运筹帷幄的篮球
2024-06-14 17:54:11
曝某合资汽车品牌将撤离北京销售总部 奔驰还是大众?

曝某合资汽车品牌将撤离北京销售总部 奔驰还是大众?

手机中国
2024-06-14 17:26:04
“土房哥”于北辰遭提罢!绿营纷纷切割!

“土房哥”于北辰遭提罢!绿营纷纷切割!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4-06-14 19:44:18
基因强大!伊能静儿子恩利杂志首秀,长相酷似爷爷

基因强大!伊能静儿子恩利杂志首秀,长相酷似爷爷

综艺拼盘汇
2024-06-15 01:52:11
广西一地突发地震!网友:有震感

广西一地突发地震!网友:有震感

鲁中晨报
2024-06-14 12:31:12
今日入梅,60年不遇,入梅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看谚语咋说

今日入梅,60年不遇,入梅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看谚语咋说

阿龙美食记
2024-06-11 22:17:08
2024-06-15 08:16:49

头条要闻

17岁"天才少女"火了 有高校欢迎其报考:硕士再去浙大

头条要闻

17岁"天才少女"火了 有高校欢迎其报考:硕士再去浙大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旅游
时尚
教育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中国女游客在泰国遭假冒司机性侵 嫌疑人竟是惯犯

老佛爷的左膀右臂离职,候选名单中谁当家的胜算最高?

教育要闻

中专老师王闰秋全力帮助姜萍参加竞赛,想帮孩子过上另一种人生 一个不太得志的数学研究生,回到家乡的普通...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