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傍晚,成都体育学院大二学生叶子琳和刘世彦相约来到学校的田径场,参加成都体育学院花样跳绳协会每周一次的 “周五之约”。经过10多分钟的拉伸、小跑等热身运动后,叶子琳解开带来的绳索各自跳了起来,单摇、双摇、单摇编花、双摇编花……吸引了原本在运动场上散步、玩耍的不少市民前来“围观”。
“这只是几个基础动作,算是热身吧!”一旁的刘世彦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习惯被“围观”了,大家看着觉得精彩,其实难度并没想象中那么大。
古老运动焕发新生
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研一就读的李静芸,是花样跳绳协会的会长,也是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跳绳运动最早发源于我国,而且在800年前的宋朝十分兴盛,可惜这项运动近几十年反倒是在日本和美国的发展比较快。”说起这项古老运动的历史,李静芸滔滔不绝。
“2010年,我刚进校那会儿,真的是连花样跳绳中最基本的双摇都不会,就是凭着对跳绳的兴趣,和几个同学组成了一支花样跳绳队。”面对现在已经能连续跳200个双摇不死绳的李静芸,没几个人能相信她曾经也是个“跳绳白痴”。
当初组建花样跳绳队时,李静芸就和伙伴们通过网上花样跳绳的视频来模仿学习。2012年夏天,李静芸和两名队友自掏腰包参加了全国跳绳推广中心在重庆举办的跳绳裁判、教练培训课程。“重庆气温高达40℃,我们在那里接受了一周的魔鬼式训练。”李静芸说,虽然辛苦,但规范的培训让他们受益匪浅,“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所学又传授给其他队友,跳绳队的水平一下子就上去了。”
渐渐地,花样跳绳队在校内的影响力扩大,人员也增加到30多人,扩展成为“协会”。
跳出“花样”并不难
“花样跳绳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难。”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教师、花样跳绳队教练李晶晶告诉记者,现在花样跳绳已经成为了成都体院基本体操课中的一项必修内容,“花样跳绳的动作也分级别,最基础的一级难度只有左右跳、弓步跳等8个动作,学生一般经过2至3个课时的训练都能全部学会。”
“最难的不是动作的完成,而是和伙伴们的配合。”李静芸说,现在协会接纳新会员时,会刻意选择一些有舞蹈或武术基础的同学,在参加比赛或外出表演需要排练一出完整的花样跳绳时,他们会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融入一些舞蹈和武术的元素进去,让表演更富有艺术观赏性。“一出完整的花样跳绳表演,一般时长5分钟左右,平均1分钟会穿插16个动作。”
据全国跳绳联赛裁判李晶晶介绍,现在花样跳绳有个人花样、双人及多人花样、交互花样等。在花样跳绳的参赛队伍里,中小学生占了多数,但是60多岁的老年人也不少,“我见过最厉害的中学生选手一次连续跳了1000多个双摇。”在她看来,跳绳适合任何年龄段的健康人群,可以作为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在社会上推广。
叶子琳和刘世彦刚进体院时,通过学长学姐知道了花样跳绳协会,并入了会。“跳绳几乎不受场地的限制,不需要人配合,只要有一根绳就能轻松完成。”叶子琳说,比起跑步和骑行,跳绳对膝盖的损伤也比较小。
据了解,跳绳的绳索有很多种,现在市场上除了普通的绳索之外,还有内胆由钢丝制成的“速度绳”和竹节状的“花样绳”,价格普遍都在几十元至百元之间。
本报记者 李思忆
作者:李思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