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汪尔康院士:把国家需求作为奋斗坐标

0
分享至

脚步:紧跟国家需求

1952年从沪江大学毕业后,为什么汪尔康会放弃南方安适的生活,来到满目疮痍的东北?他回答道:“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们不讲条件,反倒觉得很有激情,因为这是‘国家需求’。”

在那个火热年代,汪尔康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扎了根。1955年,汪尔康被选派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留学。期间,他恨不得把每分每秒都用在学习研究上,仅用了3年时间,便取得常人四五年才能取得的副博士(哲学博士)学位。

拒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汪尔康回到祖国,随即“转战”到国家急需的原子能技术研究。不懂的,从零学起;有难题,钻研攻克。他从无怨言,硬是默默地干出了一番成绩。

汪尔康最喜欢一句话:“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些年来,汪尔康对于研究事业“钻”得很深,率领团队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CE-ECL)等仪器,并发展出离子交换极谱、极谱自动分析器等装置和方法,技术实力走在国际前沿。

在汪尔康看来,做到这一切的动力,正是国家需求。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尽管已是荣誉等身,尽管已是81岁高龄,但汪尔康并未“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依然在“973计划”“863计划”的一些研究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的需求在发展,我的研究也不能停下。”汪尔康说。

奋斗:为了国家需求

1977年的一次出国参访,让汪尔康看到了我国科技发展与国外的巨大差距。他把生活补贴全部攒下来买了一台计算器,这个当时国内罕见的物件成为汪尔康奋斗的一个支点。

满布四周的书柜是汪尔康办公室里唯一的装饰,一些书籍已经被翻得发旧,它们是汪尔康为了国家需求而奋斗的最好见证。

汪尔康对科研事业执著的热爱是出了名的。同时身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汪尔康先后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和专题特邀报告百余次,参与领导和主持国际学术会议40多次,先后被美国休斯敦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聘为客座教授,不知疲倦地奋战在国际学术前沿。他先后发表SCI论文764篇,引数达1.82万多次,h指数达70,这样的学术造诣在国际学术界也属难得。

汪尔康治学态度严谨,对于抄袭、剽窃和造假等行为深恶痛绝。作为《分析化学》杂志的主编,他对编辑人员提出“认真、再认真,千万不能搞错”的严格要求,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在担任长春应化所所长期间,面对一个个棘手难题,汪尔康拿出了搞科研的那股子韧劲儿,抓科研发展,抓成果转化,还顶着压力解决了困扰职工多年的住房条件差的难题。

情怀:无愧于国家需求

汪尔康觉得,这么多年忙于事业,没能照顾好家庭、子女,感到十分亏欠。在他的妻子、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董绍俊看来,汪尔康把精力放在了国家需要的事业上,她没有怨言。

办公室-图书馆-家,三点一线;五加二、白加黑,没有休息日。不少人感叹,汪先生这样的忘我工作精神让人看着心疼。

其实汪尔康本可以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来自北京、上海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邀请、回到南方家乡工作的机会、优厚的待遇曾多次摆在他眼前。坚守在长春应化所60余年,他打趣地说:“我比较笨,能在这一个地方干好就不错了。”

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汪尔康特别重视年轻人的成长。他坚持定期召开研究组会议,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创造条件让学生出国进修。每有学生出国深造,他都叮嘱:“你们是代表祖国去的,要努力多出成果,要有创新精神。”如今,他培养出的15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陆续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成为电分析化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汪尔康常说:“时间是常数,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保证科研时间在这个常数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此时此刻,为了国家需求,汪尔康依然在向着分析科学的高峰攀登。

(据新华社报道)

今日

报眼

新鲜今日事,读报早知道,来看今日报眼。

62年前,一位满腔热忱的19岁年轻人从江南来到东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他常说,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跟着国家需求在走。他就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与中国断交的国家清单!

与中国断交的国家清单!

华人星光
2024-06-14 16:31:26
中专女孩名次遭质疑,“竞争对手”也发声了,为何不愿承认她优秀

中专女孩名次遭质疑,“竞争对手”也发声了,为何不愿承认她优秀

熙熙说教
2024-06-14 17:44:03
你还买电动车吗?国际能源署警告:到2030年末,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严重过剩【附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你还买电动车吗?国际能源署警告:到2030年末,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严重过剩【附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前瞻网
2024-06-13 17:08:14
17岁高考生龙湖溺亡,疑不慎落水被渔网困住

17岁高考生龙湖溺亡,疑不慎落水被渔网困住

齐鲁壹点
2024-06-14 18:00:19
死亡之组!国足再遇韩国队,U17亚洲杯分组出炉,杨晨运气太差

死亡之组!国足再遇韩国队,U17亚洲杯分组出炉,杨晨运气太差

极度说球
2024-06-14 16:34:36
印尼空姐穿裤子引热议!网友:太酷了!看起来更舒服!

印尼空姐穿裤子引热议!网友:太酷了!看起来更舒服!

远荐
2024-06-13 11:45:27
人类为什么没有生殖隔离?

人类为什么没有生殖隔离?

读史
2024-06-14 07:00:30
孙一宁王思聪聊天记录曝光!网友笑翻:这是我能看的对话吗?

孙一宁王思聪聊天记录曝光!网友笑翻:这是我能看的对话吗?

娱记掌门
2024-06-14 17:47:40
嫦娥六号即将返回地球,欧空局发声明终止合作:不会参与嫦六嫦七

嫦娥六号即将返回地球,欧空局发声明终止合作:不会参与嫦六嫦七

科学黑洞v
2024-06-14 18:50:32
有哪些国家参加瑞士和平峰会呢?看完亚洲的名单,我不太淡定了!

有哪些国家参加瑞士和平峰会呢?看完亚洲的名单,我不太淡定了!

兴宝侃侃
2024-06-14 13:23:03
突发停产公告:资金困难,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此前被要求补税,由盈转巨亏:影响利润5个亿

突发停产公告:资金困难,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此前被要求补税,由盈转巨亏:影响利润5个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4 07:53:07
冲奥大结局!荷兰队3-0出线,12支参赛队出炉,中国女排双喜临门

冲奥大结局!荷兰队3-0出线,12支参赛队出炉,中国女排双喜临门

何老师呀
2024-06-14 17:16:07
“人民”警察网暴人民,丧尽天良!

“人民”警察网暴人民,丧尽天良!

观风者
2024-06-14 10:06:53
德转宣!国足左后卫首位新归化到位,已获得代表中国队出战资格

德转宣!国足左后卫首位新归化到位,已获得代表中国队出战资格

罗掌柜体育
2024-06-14 12:10:45
“欢迎来浙大!”不少高校向17岁天才少女抛出橄榄枝,她上中专是因为偏科?当地村支书回应橙柿

“欢迎来浙大!”不少高校向17岁天才少女抛出橄榄枝,她上中专是因为偏科?当地村支书回应橙柿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4-06-14 20:08:52
网传南昌师范学院附中教师集体讨薪:要社保,要工资,要年终奖!

网传南昌师范学院附中教师集体讨薪:要社保,要工资,要年终奖!

兵叔评说
2024-06-14 20:03:24
网传某高校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基本工资2570元/月,岗位津贴最高4038元

网传某高校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基本工资2570元/月,岗位津贴最高4038元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14 16:25:01
董宇辉再惹争议!大批游客因他在景区外暴晒3小时,相关部门为甩责互踢皮球

董宇辉再惹争议!大批游客因他在景区外暴晒3小时,相关部门为甩责互踢皮球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14 12:11:52
恐怖!因未系安全带,车主被罚款50元,又被交警拖拽下给了一脚…

恐怖!因未系安全带,车主被罚款50元,又被交警拖拽下给了一脚…

火山诗话
2024-06-14 16:13:33
上海人爱去的旅游目的地,价格已经狂飙到不认识,有人立马放弃:不去了!去年更夸张……

上海人爱去的旅游目的地,价格已经狂飙到不认识,有人立马放弃:不去了!去年更夸张……

上观新闻
2024-06-14 17:17:30
2024-06-14 22:32:49

头条要闻

男子赤膊趴车头救人:湍急水流淹车头 司机昏迷水及腰

头条要闻

男子赤膊趴车头救人:湍急水流淹车头 司机昏迷水及腰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旅游要闻

中国女游客在泰国遭假冒司机性侵 嫌疑人竟是惯犯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数码要闻

LG 推出 G4 系列 OLED 电视新品:65 英寸 23999 元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